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张俊杰
4月22日上午,戏迷们三五成群,如约而至,“梨园春”舞台又热闹了起来。
在武陟县龙源镇西马曲村,村民王仁来在家里办起了“梨园春”,成了众多戏迷朋友交流切磋的大舞台。
今年72岁的王仁来从小就喜欢戏曲,年轻时就当过村宣传队队长,无论是京剧、豫剧,还是怀梆,他都能有板有眼地唱上几句。这几年,上了年龄的王仁来总觉得一个人唱戏不过瘾。2010年,在村里几个老戏迷的撮合下,王仁来在自家办起了“梨园之春”。
王仁来没想到,“舞台”刚一搭建好,四里八乡的戏迷扎堆往他家里跑。
在王仁来30多平方米的“演播厅”内,唱戏伴奏所用的京胡、板胡、大弦、大翁等锣鼓家伙一应俱全。不过,这些可不是王仁来自掏腰包买的,而是他用废弃材料亲手制作的。
“老的、少的、来拉弦的、来演唱的、全县各个乡镇,甚至还有外县的戏迷都登上过俺家的‘梨园春’舞台切磋技艺。”王仁来说。
为了使戏迷夏天热不着,冬天冻不着,王仁来老人还为“梨园春”舞台准备了暖气和电扇,为此他每年都要花费3000多元。而王仁来的老伴也是热心人,为“梨园春”舞台做起了义工,忙前忙后为戏迷朋友烧水沏茶。
戏迷多了,老王家的院子总是被挤得满满当当。今年春天,王仁来又专门拿出5000多元建起了近30平方米“演播厅”,戏迷们唱起戏来更畅快了。
“王仁来的大公无私,正是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戏迷孙文彪对记者说。“感谢王叔一家人对戏迷朋友的支持,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唱戏平台,使戏迷朋友有了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戏迷李彩青接着话茬夸起了王仁来。
“很多人问我,花这么多钱让别人唱戏,你不心疼?我说,真没啥可心疼的。家里热闹心情好,戏迷也有了‘根据地’,大家聚在一起都高兴。”王仁来如是说。
据记者了解,自“梨园春”创办以来,戏迷们除了演唱传统戏曲外,还自编自演了《说说十八大》、《我唱中国梦》等现代戏,用戏曲歌颂党的政策,歌唱心中的中国梦。
“中国要早日实现‘中国梦’,这也是俺戏迷们的梦。”说话间,王仁来组织起戏迷唱起了《我唱中国梦》:“民族要复兴,国梦定要园。咱紧跟党中央,咱为梦踏实干,发挥正能量,人人讲奉献。万众一心国盛民安,实现小康就在眼前,咱共享国梦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