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来自于全国7个高等院校的8个矿山主体专业且都是本科以上学历,他们是2011年以来走进赵固二矿的“80后”、“90后”一线大学生采煤工,先后出色完成了目前全省采高最高、支架工作阻力最大的11050一次采全高工作面和11021分层开采工作面综采设备的地面组装、调试、联合试运行任务。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80后”、“90后”的担当;他们不再是传统打眼放炮的“煤黑子”,而是熟练操作现代化设备的“高知矿工”……
当初,为了能留住这笔人才财富,矿党委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2011年7月份,他们与矿领导结成对子,以导师带徒的身份,授业解惑;同时举办座谈会、集体生日会等,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针对多数青年大学生员工的单身问题,矿上建立未婚青年档案,采取“内外联谊”千方百计搭鹊桥的方式,实现了矿山不仅采煤而且做媒。除此之外,该矿还结合实际,构建了“补脑子”、柔情关怀“搭台子”、精心帮教“结对子”、分类培养“架梯子”、公开竞聘“给位子”、戒浮去躁“照镜子”的“六子”机制,创造性地为大学生搭建了绽放青春的平台,吸引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慕名而来。
在最苦最累的时候,祝健康一度想到过离开。“刚来干的都是体力活,背电缆、波雷因,一桶波雷因50斤,扛一桶要走二三百米远,上井后肩膀又酸又痛,浑身像散了架。我也想过放弃,遇到一点挫折就放弃,这不是我的风格。” 从事采煤机维修的牛宁宁说:“经常会半夜接到通知下井检修设备。手机要24小时开机,神经高度紧张,只要电话通知到,就得立即行动。但既然选择了煤矿,我就做好了吃苦受累的准备,苦点累点怕什么,干一行就要爱一行,选择了,就不后悔。”
陈昌浩是准备队唯一一名在生产一线的大学生班组长,也是一名采煤机司机。他说:“刚来时迷茫、浮躁。这里离家远,工作节奏快,休息时间少,但我还是咬咬牙留了下来,不为别的,就是要对得起自己当初的选择。”
从2011年7月至今,到采煤一线当岗位操作工的大学生仍有26人坚守在井下。一年半的磨炼让他们实现了涅槃。
李鑫磊成长为准备队技术主管,雷磊成为综掘三队技术主管,原紫育、穆绍龙等9人成为区队的技术员,陈昌浩、牛宁宁也是这批大学生采煤班中最早成长为班组长的优秀大学生代表……
2012年8月被聘任为班组长的陈昌浩说:“大学生、普通员工、班组长,三种角色的转换正是我心理路程的一个写照。作为班组长,我的肩上承担了更多的责任。”
李鑫磊在谈到以后的规划时说:“坚持学习,时刻保持着旺盛求知欲。煤矿工作是个系统活,采、掘、机、运、通方方面面都要熟悉,提高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一年来,李鑫磊先后参与了11050工作面转载机流煤嘴改造,11050工作面溜子起吊装置设计等工作。
穆绍龙总结:“能走到今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因为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够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矿长。”
牛宁宁用幸运和成长两个词语给自己下了定义:“我幸运来到赵固二矿、幸运有一位老班长手把手带自己。在岗位上更加得心应手,从零开始学习。”谈到身份定位时,他说:“工作中我就是工人,我和他们的亲密关系和学历无关,和年龄无关,这是建立在工作上的友谊。作为班组长,不意味着拥有更多的特权,相反要干的更多,以德服人、以技服人。”当笔者问到让他重新选择时,他坚定地说:“井下一线才是我战斗的地方,因为我是现代化矿井的一线采煤工。”
现如今,在赵固二矿一大批大学生立足岗位茁壮成长,历练成才,活跃在安全管理、生产经营等各个重要岗位上,这是一股团结的力量、知识的力量,他们用知识改变着矿山,也书写着自己的绚丽人生。 邱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