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 通讯员郭同玲)4月25日,“科普大篷车”开进武陟县大虹桥乡中后村。当晚,市农业科技“流动大学”的专家受邀就农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举办“夜校”,与该村200余名农民面对面沟通交流。
为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市人社局、科协、农林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启动了2013年“科普大篷车”进农村活动,邀请农业科技专家到农村举办讲座,为农民朋友解疑释惑。
据了解,四五月份是小麦生长关键时期和夏季花生栽培时期,也是小麦赤霉病、花生青枯病、根腐病、茎腐病、小麦吸浆虫和蛴螬等各种病虫害的多发、重发阶段,若不能及时预防控制,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2010年,我市首次发生小麦吸浆虫害,2011年、2012年吸浆虫害在武陟等地蔓延,导致部分农户小麦绝收。因此,做好小麦中后期各种病虫害综合防治和夏季花生栽培管理工作,是夺取小麦和夏季花生高产的关键所在,也是保证农业生产安全的关键。
利用村民们晚上的闲暇时间,农技专家从小麦生长中后期特点和夏季花生初期栽培种植管理要点出发,结合当地农业种植、土壤特性等实际情况,详细地讲解了小麦生长中后期赤霉病、吸浆虫的预防控制和夏季花生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农业实用技术,并与村民现场交流,解答难题。
当天,“科普大篷车”还利用车载多媒体投影仪向该村农民普及科学种田知识,分发小麦、花生等农作物种植技术资料6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