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打造“四区建设”新引擎 当好焦作转型示范市建设排头兵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3年5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四区建设”新引擎 当好焦作转型示范市建设排头兵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焦作市委书记孙立坤(右一)在沁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新洪(左二)的陪同下,在该市紫陵镇坞头村调研。
  焦作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文深(左二)在沁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新洪(右二)和市委副书记毛文明(右一)的陪同下,在河南超威电源有限公司调研。
  沁阳市产业集聚区氯碱化工园区一角
  规划中的沁南新区一角
  舒适宜居的新型农村社区
  雄、险、奇、绝的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神农山
 
   

  领导寄语

  市委书记孙立坤在今年两会期间参加沁阳市代表团讨论时,对沁阳的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沁阳提出了增强“六种意识”的要求:

  一是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开关,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科学发展、快速发展、跨越式发展。二是进一步增强转型意识。继续在发展中转,在推进项目中转,在转型中提升。过去的项目要转型,新上的项目也要转型。三是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要通过创新提升工作。沁阳开展的“百名专家进沁阳”就是一种创新,抓住了“干事靠人”的关键。四是进一步增强城市意识。把城市发展、规划、管理摆在首要位置,特别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稳步推进,成熟一个推一个,切忌一阵风,切忌违背群众利益。在建设中不仅要考虑社区布局,更要特别注意保护地区的文化特点。五是进一步增强实干意识。真抓实干兴焦作、兴沁阳,要靠实干树立形象,靠实干赢得信任,靠实干推动发展。六是进一步增强为民意识。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群众再小的事我们也要作为大事对待,从根本上解决好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把群众呼声作为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以为民的情怀全面做好各项工作。

  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文深在沁阳调研时,对沁阳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沁阳市提出四点要求:

  一要立足转型当先行。沁阳的经济转型非常紧迫,势在必行。沁阳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这为转型升级提供了前提和条件,要打造沁阳经济的升级版。二要立足创新抓先机。改革创新能迸发新的活力。如果一个地方没有改革创新,什么事情都不敢闯、不敢试、不敢干,这个地方就会是死水一潭,各项工作也会滞后。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营造发展的良好氛围。在政府效能和效率创新上,沁阳要走在前头,创造经验。三要立足务实求实效。核心是一个“实”字,就是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招商引资关键在实,经济转型关键也在实。如何营造新优势?如何打造经济升级版?这些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用实干求实效。沁阳之所以发展得快,就是因为工作实,要继续将好传统、好作风发扬光大。四要立足民本树形象。多年来,沁阳市委、市政府民本思想浓厚,为群众办了许多实事、好事,今后要更加牢固树立民本思想,多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好,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

  务实发展看沁阳

  本报记者 杨仕智

  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是在焦作市经济转型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沁阳市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板块、焦作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排头兵,按照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总要求,开启了建设好“四个沁阳”、全力推进“四区建设”的新征程。

  沁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新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贯彻落实好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核心是务实重干,要认真落实市委书记孙立坤对沁阳提出的增强‘六种意识’和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文深对沁阳提出的四点要求,努力建设好‘四个沁阳’,全力推进‘四区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整顿纪律,真正做到敬业奉献、积极主动、务实高效、心系群众,重点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干部作风、发展环境四个方面狠下功夫,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140亿元,力争全年融资总额超过100亿元,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要突破100亿元,加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好焦作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排头兵。富裕沁阳、文化沁阳、美丽沁阳、和谐沁阳是沁阳科学发展的总目标,产业集聚区、沁南新区、新型农村社区、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四区建设’是沁阳务实发展的总抓手。”

  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带动新型工业化发展。产业集聚区是工业发展的主战场、转型提升的突破口。今年沁阳市产业集聚区将坚持“一区两园、北大南高”的发展思路,突出晋煤天庆、昊华宇航、兴发、超威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条由短到长,推动产业规模由小到大,以培育现代化工、动力电池两个超百亿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力争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进入全省五强。

  加快推进沁南新区建设,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沁南新区是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有效载体。按照“稳步改造老城区,加快发展新城区”的思路,高标准科学规划,加快体育中心建设,开工建设滨河公园,鼓励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项目在新区落户,全面完成“八路”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建成新长途汽车站,开工建设新区自来水厂,开挖新区人工湖,加快推进护城小区、三个安置小区、丁庄改造等工程,推动中心城市向绿色生态宜居、文化品位高尚、现代元素丰富、服务体系健全的现代城市转变。

  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带动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破解“三农”难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切入点。出台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修编市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新型农村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在8月份之前完成乡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切实做到“不在无规划的地方建房,不建没有经过设计的房子”,按照“六通六有两集中”(通路、自来水、电、天然气、有线电视、宽带,有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连锁超市、文化活动室、公共活动场所、幼儿园,垃圾集中处理、污水集中处理)的标准,力争全年完成投资超过4亿元,新增建筑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同时,今年要确保4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跻身焦作市级示范合作社行列,土地流转率在45%以上,土地流转千亩片达到16宗,玉米机收率保持在90%以上。

  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业是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朝阳产业,是沁阳第三产业的重要增长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加快神农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联盟酒店、神农山养生度假山庄、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地轨缆车,增强综合接待能力。加速推进神农纪元广场等新景点项目,整合丹河峡谷、黄花岭、朱载堉纪念馆、天宁寺等资源,推动景区旅游向多日游转变。加快檀溪堂文化产业园、怀帮文化产业园等建设,促进黑陶、云雕、檀雕、漆器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规模化生产。

  魏新洪说:“我们一定要用心做事、用情干事,全身心投入到焦作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下功夫把沁阳市打造成焦作经济转型的样板,为实现焦作经济持续转型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产业集聚区

  ——转型升级的主战场

  产业集聚区是区域经济的主力军。沁阳抓住省政府“适时调整产业集聚区规划布局”的机遇,加快整合沁北、沁南两区,沁阳市产业集聚区“一区两园”规划调整方案在全省首家获批。

  沁阳市先后投入50余亿元建设产业集聚区,已经形成了能源化工、有色金属及深加工、光电信息三大主导产业以及沁北现代煤化工、沁南动力储能电池等九大产业园区,构建了“一区两园、北大南高”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目前,沁阳市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470余家,从业人员5.2万人,今年第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2亿元,预计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实现120亿元,利税实现20.6亿元。

  沁南新区

  ——提升城市承载功能

  沁阳变了!

  穿境而过的纵线主干道改造加宽,道旁青石衬砌,城在绿中,人在画中。 城市形象日新月异,城区变化翻天覆地,人们对沁阳有了新认识。

  沁阳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的原则规划城市发展蓝图,突出多中心、组合式、紧凑型、复合型城市理念,“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枝笔、管理一个法、建设一盘棋”,确保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随着融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仅“八路”、体育中心等工程就投入20亿元,随着沁南总部经济大厦等项目的推进,城市的承载力不断提升。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建转型发展全过程,以城市水系和生态网络构建为突破口,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一个多中心、组合式、紧凑型、复合型城市呼之欲出。

  新型农村社区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新型城镇化协调三化发展,新型农村社区统筹城乡发展,这是全省上下的共识。

  这一共识指引下的沁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生机勃勃,全面提速。

  沁阳按照“全域沁阳、深度融合、共建共享、持续发展”的原则,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多模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住上好房子,赚更多票子,过上好日子,保障一辈子”将彻底改变农民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

  资金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

  沁阳利用占补平衡、指标漂移政策,利用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级差效益,将其中获得的土地纯收益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瑞源公司、丰庆村镇地产等投融资平台也脱颖而出,成了撬动社会资金、建设农村社区的有效力量。

  同时,沁阳在房屋征收补偿、房屋产权、财政投入、涉农资金整合、土地增减挂钩、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让农民实实在在得实惠。

  目前,沁阳已启动新型农村社区11个,规划面积21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26.3亿元,已完成投资近7亿元。

  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工资性收入成为沁阳农民收入的主渠道。

  文化旅游产业园区

  ——打造第三产业增长极

  文化是城市灵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

  秉承这一理念,沁阳市文化旅游园区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沁阳以文化旅游业融合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突破口,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总量扩张、结构优化。通过完善配套设施,挖掘文化内涵,加大宣传力度,神农山旅游园区正在成为一个规划布局合理、产业体系完善、旅游产品丰富、基础设施齐全、旅游管理高效的旅游目的地。

  名人文化、山水文化、怀府文化、道教文化、特色文化等资源就是自然和历史赐予沁阳的宝贵财富。该市以朱载堉文化为突破口,谋划运作,努力实现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促进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沁阳正全力打造中原历史文化名城,使文化成为沁阳发展之源、活力之根、繁荣之本、文明之基。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