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冬露)日前,市工商系统12315指挥中心发布了4月份消费警示,汽车、进口食品和电信服务成为投诉热点。
4月份,市工商系统12315指挥中心共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947件,其中咨询909件、投诉27件、举报11件。目前,该中心已处理投诉24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0.74万元;已处理举报10件,办结率为90%。
4月份消费者投诉的基本状况为:商品消费17件,其中家用机械和烟酒饮料食品各4件,占商品消费总量的23.5%,并居第一位;日用百货3件,占17.%,居第三位;其余6件,占35.3%。服务消费10件,其中电信类服务4件,占服务消费总量的40%,居第一位;修理维护服务3件,占30%,居第二位;其余共3件,占30%。
家用机械类中,汽车投诉量上升。一些消费者反映购买汽车后一直拿不到合格证,经销商一拖就是几个月。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汽车合格证是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投保、注销等手续时必须提交的法定证明文件之一。没有合格证,就不能办理汽车牌照,也无法给汽车上保险。消费者购买汽车时,要仔细检查包括合格证在内的各种资料,如果经销商确实因客观原因一时提供不了合格证,也应该让其给出具体期限,并将期限写进购车协议或另外开具补充协议,以免上当受骗。
近来,购买进口食品的消费者增多,一些进口食品未按相关规定进行标注、销售,出现了很多纠纷。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口食品标签必须为中文标签,标签内容包括成分、含量、原产国、制造商、中国经销商的名称、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进口食品时,一定要仔细查看中文标签上的相关内容,如果发现标签上的字体或内容不规范,应谨慎购买。
服务消费方面,电信服务投诉最多。主要问题是:移动电话资费不透明,退订短信难;未经消费者同意,运营商擅自为消费者定制手机收费短信,收取高额信息费,还有一些短信陷阱造成消费者话费流失;宽带网络接入故障多,网络运行中断或速度慢,消费者多次反映都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工商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在参加捆绑话费套餐、预存话费分期返还等活动时,要看清合同条款,及时保留话费清单和一些疑惑性的短信,以便以后发生纠纷时可以作为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