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女性电视节目转型能否释放正能量
一套老连环画原稿拍出128万元
1350人背诵《滕王阁序》获得免费游
《钢铁侠3》首日1.3亿元创纪录
《致青春》过3亿元
图片新闻
纪录片《中国草原》开拍
《冲锋号》六一上映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3年5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视点
女性电视节目转型能否释放正能量

作者:许晓青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新华社上海5月2日专电(记者许晓青)芦山地震后,肢残舞蹈女教师廖智的名字频繁出现在网上。在5年前的汶川地震中,廖智失去了家中的长辈、孩子及自己的双腿。5年后,她的身份是芦山地震灾区的志愿者。

  与很多女性一样,廖智从5年前的灾难中走出来,选择坚强与乐观。她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穿上假肢跳舞,甚至报名电视“选秀”。在中央电视台的《舞出我人生》和上海广播电视台的《妈妈咪呀》中,人们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尽管在一些“选秀”活动中,廖智没有晋级,但她个人从汶川到芦山的传奇故事,触动了众多观众的心。

  一项初步统计显示,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上海有超过42%的电视观众选择观看一档名叫《妈妈咪呀》的“真人秀”节目,当廖智作为志愿者在芦山县龙门乡冒雨搭建帐篷的一段视频画面出现时,这档节目的“分钟收视率”稳步攀升。廖智和《妈妈咪呀》节目在大都市上海受到观众追捧,已成为一种较独特的收视现象。

  一些女性观众留言说,她们希望在电视荧屏上看到更多如廖智一般丰富的同龄人故事。《妈妈咪呀》节目总导演李勇说:“面对艰难困苦,每个母亲依然坚持自我、绽放自我,这是一个能引起社会共鸣的话题。”

  记者观察发现,在参加完《妈妈咪呀》比赛后,大多数妈妈选手走下舞台、卸下浓妆,第一个反应是“渴望回家”。还有不少女性表达了在纷繁复杂的快节奏生活中对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的迷茫。

  在电视节目制作者看来,中国仍缺少具有现代意义的女性电视节目,特别是在那些鼓励物质消费的节目以外,缺少那些关怀女性精神与思想的节目。而事实上,除了互联网,电视依然可以成为中国女性群体宣泄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中国的电视选秀节目步入了瓶颈期,不是煽情、催泪,就是低俗、恶搞,导致一些所谓的品牌节目在举办两三季后大多变得没了昔日风光。而以女性为主角的“选秀”,则早在“超女”时代已经开始。

  一段时间来,电视相亲节目也成为中国女性展示个人价值观的平台,但“宁愿坐在宝马车内哭,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的尴尬台词,根本无法让观众感受到正能量的存在。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在电视“选秀”过程中,女性的参与度正在提高,女性选手的年龄跨度进一步扩大,从与共和国同龄的花甲老人,到耄耋老妪,再到“90后”的年轻妈妈,如今都可能成为候选者。

  人们期待,中国女性电视节目在转型过程中释放更多正能量。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