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跋
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是在焦作转型发展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按照会议提出的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中站区实际,今年就是要抓好“一一四五”发展计划,在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中积极作为、奋力争先。
第一个“一”就是坚持“科学求进、转型提升”的总基调。
第二个“一”就是持续深化“三个干什么”实践讨论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转变作风、提升素质,凝心聚力谋亮点、干亮点、评亮点,为全区干事创业提供保障。
“四”就是持续推进思想转型、工业转型、三产转型和城市转型等“四个转型”。
“五”就是大力实施“五大行动计划”。一是大力实施工业提升行动计划,以循环节能、产业集聚、优化结构为总要求,提升循环化工园区,壮大装备和汽车零配件园区,重点建设6个超10亿元的工业项目,全面建设西部工业城。二是大力实施三产提速行动计划,在做好特色商业区详规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衡苑矿山公园扩建、武钢铁路物流港、蝌蚪五城堡太极号旅游干线等项目建设,推动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三是大力实施金融诚信行动计划,利用经济、行政、法律的手段,全面打造诚信中站,使更多资本流入中站。四是大力实施支撑体系行动计划,加快事关中站长远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北部山区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现代化工循环产业园区规划、物流港建设规划的完善和实施,着力抓好群英二库、中南路改造、城区集中供热管网等具有支撑性的重点项目。五是大力实施民生改善行动计划,以城乡一体为总要求,做好总投资14亿元的12项民生实事,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构建城乡一体的和谐新中站。
风声水起 以干为先促发展
工业经济持续转型。优势产业提质增效。中站区以现代化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支柱产业发展迅速,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达到83%。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围绕氟化学产业园、佰利联产业园、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园、风神轮胎产业园、食品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创业六大产业园,谋划实施了总投资达137亿元的50个项目。2012年,集聚区新入驻企业21家,总数达到113家。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去年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帮助企业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1个,实现科研成果转化10项。新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企业技术认定中心2家,全区申请专利281项,授权专利150项。爱尔福克等8家企业主持或参与制修订行业标准20项。其中,多氟多公司主持制定了氟化盐国际标准,被确定为国家级创新试点企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全区上市企业达到4家,全市企业上市工作经验现场交流会在中站区召开。积极探索新型融资模式,帮助企业融资24.2亿元,为企业协调用工1600人。
集聚建设持续推进。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对现代化工业园区的产业链和循环经济进行了重新规划、科学定位,新增规划面积3000亩,并率先通过了省级总体环评、安评。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43亿元,初步形成了“六纵六横”的道路框架。污水处理厂试水运行。整村搬迁扎实推进。目前,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的和顺小区已建成投用,安置群众1500户5000余人;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的和美小区(二期)116栋安置楼主体基本完工,可安置群众3500户12000余人;投资6亿元、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的和祥安置小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体制机制高效规范。成立了集聚区管委会,实行联席办公、一事一议、企地和谐共建等推进机制。
项目建设持续增强。2012年,全区共引进项目61个,总投资达19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9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1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全年实施重点项目81个,总投资达300亿元,完成年度投资62.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1%。其中,续建项目45个,新建项目36个,实现竣工项目21个。全部投产达效后,可新增销售收入255亿元,利税22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城乡融合持续加快。城市功能不断提升。改建了许官线、林场路,大修了中冰线,开工建设了光华路,启动了中南路环城快速通道改造,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投资6700余万元的污水管网项目顺利推进。投资400余万元的佰利城市游园建成投用,投资5300余万元的衡苑矿山公园即将开园。先后实施了一批房地产开发项目。三产发展得到加强。特色商业区正式启动。北部后花园实质推进,山区旅游综合开发总体规划基本完成。现代商贸物流港初显轮廓,新增物流园区规划用地63公顷。文化产业发展迅速,1080集的原创动画片《太极蝌蚪成长记》,荣获华夏文化传承精品金奖。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8.6亿元,同比增长11.7%,增幅居全市第一。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北山治理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成片抚育造林2万亩,建成市级以上生态村12个,城市绿地覆盖率达43%以上,高于全市3个百分点;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市定目标范围内。数字城管实现全覆盖,城乡环境卫生综合评比连续5年保持全市第一。新型社区稳步推进。规划了新型社区12个,其中和顺、店后、南敬等社区已建成投用,全市新型社区现场会在我区成功召开。
社会事业持续进步。全年用于民生事业支出达3.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8%。总投资12.4亿元的十件实事圆满完成。投资1.4亿元,整合教育资源,率先在全市实现“班班通”全覆盖;高考上线率连续14年稳居全市示范性高中榜首,荣获全市教育发展综合一等奖。组织开展了“欢乐中原”乡村展演等活动。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全市率先实现村级(社区)人社服务站全覆盖。全面落实低保、五保、优抚经费自然增长机制,养老服务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一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24件,办结率100%。
实干兴区的强力保障
——“三个干什么”实践讨论活动三年回眸
2011年,中站区开展了“三个干什么”实践讨论活动。一是“清楚应该干什么”,就是解决明责尽责,增强责任心。二是“思考能够干什么”,就是解决如何提高能力常学习。三是“看看工作干成什么”,就是解决工作标准、工作效率的问题,做到一流标准抓落实。
2012年,中站区深化了“三个干什么”实践讨论活动,以“讲亮点、记缺点、看进度”为核心。讲亮点。没有亮点,就没有工作水平的提高。从区委班子、区委常委开始,每个部门、每个同志,每月都要围绕分管工作,讲一讲这个月、这个阶段干了什么,干成了什么,工作亮点是什么,在全省、全市、同行业位次是什么,让大家都清楚地看到你干得怎么样。记缺点。在我们的工作足迹化上,不仅要记工作内容,还要进行思考,每星期发现自己一个缺点,发现领导、同事、下属一个优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看进度。每个月要讲亮点工作的进度,不断总结提升,加快速度。每个部门要根据这个深化的要求、深化的方向、深化的措施,制订具体方案,推动“三个干什么”实践讨论活动持续深入开展。深化“三个干什么”实践讨论活动加强了党的建设,提升了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成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重大保障。
2013年确定“三个干什么”实践讨论活动的核心内容是“谋亮点、干亮点、评亮点”。
谋亮点。一要围绕中心工作谋亮点。就是要围绕建设西部工业城、打造北部后花园、构建和谐新中站的总体目标,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这些重中之重的工作来谋划亮点。二要围绕工作特点谋亮点。就是要从单位实际出发,进一步理清职权,找准优势,在自己更擅长、最应该干的事上下功夫。三要围绕创新谋亮点。就是要更新观念,创新方法,在每一项工作的深度、新意和质量上下功夫,突破难点,提高水平,追求完美,打造亮点。四要围绕群众利益、民生实事谋亮点。就是要按照顺应民意、贴近民需的要求来谋划和确定惠民实事,把涉及自己的民生工程摆在重要位置,迅速跟进,主动作为,努力办得更好、更实、更有成效、更受群众欢迎。
干亮点。干亮点就是要集中力量,干出高标准的工作业绩。在干的过程中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推进。有计划,就是要制定切合实际的进度表和责任细化台账,让大家对每个时间段该干啥都心中有数。有措施,就是要针对关键环节和存在问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让大家有“法”可用。有推进,就是要按照工作计划,一步一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好任务落实,保证工作按照时间要求快节奏推进、高质量完成。
评亮点。评亮点,就是让大家看亮点亮不亮,工作干得好不好,能力体现得强不强。一是要通过观摩来评。二是要通过重点工作推进来评。三是要通过群众的满意度来评。四是要通过发展质量来评。
如火如荼 以干为实做示范
招商引资助推项目建设。今年力争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28个、亿元以上项目25个、5亿元以上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64亿元。重点实施“33168”项目投资计划,即发展壮大西部工业城、北部后花园和现代商贸物流三大经济板块,抓好总投资300亿元的100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完成年度投资80亿元。社会事业项目11个,基础设施项目18个,三产项目23个,工业项目48个。工业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35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60亿元,全部建成后可新增销售收入395亿元,利税27亿元。
加快新型城市化发展。提升城市功能。着力推进“九路四网”工程。“九路”即年内实现光华路建成通车,改造提升中南路、怡光路、新园路、瑞丰路,实施许官线、朱冰线、化西线改建以及中冰线大修工程。“四网”即启动城区集中供热管网工程,新增供热面积255万平方米;实施城区雨污水管网扩建,新建雨污水管网37公里;延伸城区天然气管网,新增天然气用户3000余户,进一步扩大城区覆盖面;启动城区网线体系规划改造工作,实施城区网线地埋工程,力争3~5年内实现网线全部入地。完善城乡生态体系。重点建设“三河三园”工程,努力构建绿色宜居的城市生态体系。“三河”即扎实开展河道治理,启动大沙河、涟琛河、南水北调河道的两侧绿化,努力形成城市水系景观。“三园”即开工建设投资2000万元的衡苑矿山公园扩建工程,规划建设城市游园体系,申报建设3.6万亩的省级森林公园,打造城市绿地景观。加快新型社区建设。加快和美小区、朱村美苑建设进度,开工建设店后安置小区(二期),启动南朱村新型社区建设项目。完善城市管理。实施数字化城管网络扩大工程,巩固精品路创建成果。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激活村集体资源。
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创建省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亿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9亿元。全面启动整村搬迁,年度完成投资5亿元。高起点规划建设集聚区出入口景观和道路两侧美化、绿化工程。围绕风神轮胎公司,力争三年内年产值突破120亿元,努力形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围绕佰利联公司,力争三年内年产值突破50亿元,努力形成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围绕多氟多公司,力争三年内年产值突破30亿元,努力形成氟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围绕鑫诚公司,力争三年内年产值突破30亿元,努力形成新型高档耐火材料产业集群。围绕淼雨公司,力争三年内年产值突破30亿元,形成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围绕三木表层处理材料工业园,打造年产值超50亿元的中原涂料基地。力争三年内,新增年产值超5亿元企业4家,超10亿元企业3家。全年力争引进各类专业人才150名,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2家,省级企业技术认定中心2家、市级3家,实施科技项目30项,转化科技成果20余项,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15亿元,确保“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顺利通过考核验收。重点帮助淼雨、鑫诚、东方海纳完成辅导备案,维纳陶瓷完成股份制改造,加快企业上市步伐。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面启动特色商业区。改造提升解放路、怡光路,以解放路与光华路、怡光路、中南路交叉口区域为重点,高端设计,连片开发,市场运作,分段实施,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中站的景观大道、地标大道、经济发展大道。重点抓好金旺商业广场、新亚商厦、安嘉商业步行街等项目,加快实施投资2.35亿元的鑫广源大酒店、投资4000万元的建行联地商务中心等工程,改造升级怡光市场,着力建设现代商贸、专业市场、文化休闲、综合服务四个功能区。加快房地产开发。力争全年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13个,年度完成投资5.1亿元。打造现代商贸物流港。全力推进投资10亿元的武钢物流、投资7亿元的万兴物流、投资4亿元的盛通物流、投资3.2亿元的通港物流以及投资2亿元的焦运物流项目建设,加快运作投资10亿元的骏诚置业物流项目。
促山区旅游综合开发。尽快实施投资1.6亿元的焦青路拓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投资350万元的赵庄——北邺旅游道路。启动投资2亿元的群英二库及配套设施等项目。进一步完善栗井生态园、红砂岭、龙泉山庄等设施。尽快启动建设神仙掌、盘古溶洞等一批龙头景点。发挥周窑、栗井等特色林果种植业优势,形成一村一品、一山一色的农业景观效应。依山改造兴建一批特色田园村庄。加快推进太极天下动漫产业园和怀药文化产业园,丰富山区开发内涵。
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着力抓好总投资达15.5亿元的惠民实事。加大教育投入,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积极推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衔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救助体系,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筹建全区文体活动中心,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综治创安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