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2013年,马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特色商业区“三区”建设为抓手,以项目建设、开放招商、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完善功能、要素集聚、改善民生为保障,突出规划引领、实施重点突破,全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一季度,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8813万元,同比增长5.5%,比去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全区经济运行实现了开门红;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931万元,同比增长22.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6850万元,同比增长12.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957万元,同比增长5.6%;一个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活力马村正在向我们走来。
贯彻市委全会精神 转型发展提档升级
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的召开,为马村区加速转型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马村区将紧紧围绕市委全会确定的“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工作总体要求,积极对接经济转型示范市“四个重点”和“十大建设”内容,全力融入中原经济区和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
继续坚持以加快“三区”发展为重点,全面建设活力马村、效益马村、美丽马村、幸福马村为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加快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特色商业区“三区”建设,完善各项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工作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平台保障。强化项目建设,强力实施“3142”投资行动计划,集中力量实施好30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123.3亿元,年内完成投资40亿元以上,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加强项目谋划工作,继续推进独立工矿区申报,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狠抓政策性项目资金争取,全年争取资金力争突破5000万元。同时,进一步完善项目库,力争储备项目达到200个、总投资达到1000亿元,推动项目有序衔接。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建立项目建设责任、推进、督察、奖惩“四位一体”制度,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盯紧万方热电联产、建设路东延、一代天骄小区等在建项目,确保顺利推进;加快投资30亿元的中原国际商贸城前期手续办理,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持续改善民生,按照绿色发展的工作理念,做好各项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建设。
开局异彩纷呈,未来美景可期。在新的一年里,马村区将继续沿着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擂响“三区建设”的战鼓,脚踏实地,务实重干,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以更加澎湃的激情和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共同谱写改革转型的新篇章,携手创造科学发展的新辉煌,打造一个气势磅礴、活力迸发、生态宜居的新马村。我们深信,马村区的明天必将更美好!
产业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
马村区按照“务实求效、实干兴业”的要求,将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作为加快工业转型的主要抓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项目建设进程,有力增强了全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为实现马村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学规划,完善园区产业布局。在科学论证和上级支持的基础上,对万方产业集聚区规划进行了重新调整,使万方集聚区总面积由原来的7.84平方公里调整到目前的10.41平方公里。同时,科学编制万方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产业规划,规划建设了四个主体功能区,使集聚区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配套功能更加完善。
多方融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采取BT、BOT等融资模式,大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集聚区供水、供电、供气、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建设路东延、东海大道等道路建设项目,目前建设路东延项目已完成投资1200万元,东海大道已完成附属物清点,演马路对接排水和待九路、金源路、沿河路等三条道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全面推进,集聚产业发展势能。紧紧围绕产业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吸引项目入驻,成功签约引进了投资7.5亿元的快宜居年产60万平方米低碳节能型住宅模块化生产等项目。
加速转型,强势推进工业发展。持续增强工业化主导地位,在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着力引进大块头企业,从单一依靠资源转变为依靠科技、依靠创新为基础的全面协调发展,逐步做优做强铝配套及铝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建设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新兴产业集群,努力形成集聚效应、规模效应、辐射效应。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速推进
马村区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引领点,严格按照“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宣传引导,按照村集体自主建设、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和政府主导建设三种办法分类推进。
规划先行。按照“统筹布局、差别定位、功能互补”和“三个集中”的原则,以及“三规合一”的发展思路,完成了东孔社区、张弓社区、田门新村社区、美雅图社区等6个新型农村示范点的规划编制工作。目前,田门新村社区和城际铁路安置小区已启动建设,东孔社区、张弓社区已完成数据测量、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美雅图社区正在进行数据测量。
政策支持。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把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完善政策配套、加大鼓励扶持作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重点,在加强宣传引导的基础上,出台了《马村区关于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积极争取占补平衡指标,扎实推进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在用地方面给予充足保障。同时,区财政每年都拿出配套扶持资金支持新型社区建设,并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分类推进。结合各个社区实际情况,把全区新型社区建设分为“四个大类”,实行分类推进。一是城区扩张型,重点对其进行政策引导。二是重点工程安置型,按照新型社区模式进行集中安置。三是压煤村庄搬迁型,集中利用压煤村庄搬迁补偿资金,按照新型农村社区模式进行集中安置。四是产业带动型。在城区主干道附近规划建设产业集聚区集中安置小区,在搞好安置的同时,整合资源、节约土地,为产业集聚区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土地保障。
特色商业区建设有序推进
马村区把特色商业区作为提升区域发展活力的重要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强化人才支撑,为全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加强招商引资。紧紧围绕特色商业区产业发展方向和主导产业发展重点,制定招商引资导向目录,以引进高端项目和重大项目为核心,采取驻地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专业对口招商等方式,大力开展针对性招商选资。重点围绕商贸批发、商贸零售、旅游服务等项目,着力引进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集团,引导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向马村区特色商业区集聚发展,不断提高特色商业区的项目质量和水平,强化特色商业区的产业支撑能力。
增强要素保障。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建立健全了财政、税收等政策扶持体系,区级财政每年拿出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设立特色商业区发展基金,重点加大对大型商业机构、商务服务类企业、生态休闲项目以及中小中介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用地保障,对规模较大、层次较高、辐射区域较广的商贸及商贸企业,优先保障用地需求,并加强特色商业区用地的规范监管,持续提升特色商业区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建立健全市场化融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特色商业区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向银行推介区内重点项目,引导银行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扩大信贷额度,创新融资模式,发展供应链融资、商圈融资等金融产品,加大对商贸流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特色商业区的支持力度,鼓励各类社会资金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建设马村区特色商业区。
强化人才支撑。坚持育人和引人并举,加大用人留人的政策扶持力度,强化特色商业区高端人才支撑。加大人才的教育与培训力度,围绕特色商业区产业发展需求,制定重点人才开发目录,大力开展针对性教育培训,加强特色商业区行政管理人员及区内企业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同时,优化人才引进环境,实施特色商业区人才招引工程,重点引进各行业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并建立特色商业区人才工作服务站,帮助各类人才解决困难和问题。
目前,江苏鸿运置业有限公司已经与马村区人民政府正式签约,投资30亿元的焦作中原国际商贸城项目落户马村,至此,马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该项目总占地1040亩,建成后将形成以焦作市为中心、辐射周边300公里、影响力超强的多业态、综合型、区域性现代国际商贸城,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家居家纺批零集散地,并具备强大的商品批零经营、大型会展博览、餐饮娱乐、观光旅游、物流配送、商务办公等功能。年销售额可达100亿元,上缴利税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