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王 璐
“文化大院样样好,娱乐致富少不了;看报打球拼棋艺,唱戏跳舞弹乐器;种粮养猪缺技术,农家书屋来淘宝……”近日,在武陟县西陶镇西陶村文化大院里,村民康海生自编的一段名为《文化大院是个宝》的快板书引来乡亲们的阵阵喝彩。
“以前没有文化大院,想唱个戏都找不到地方。现在俺们有了自己的‘阵地’,想啥时候唱就啥时候唱,这心里别提多得劲儿了。”在戏迷活动室,正准备给大伙儿唱一段豫剧《朝阳沟》的村民史全龙高兴地说。
“文化大院不但成了村民们散心的好去处,而且成了俺们这些饲养户学习新技术的好地方。一遇到饲养上的难题,我就跑到农家书屋和远教中心找答案。”在农家书屋里,村里的养猪大户康大姐对记者说。
西陶村文化大院只是武陟县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依托农村文化大院,引导农民求乐、求知、求富、求美,使找乐和致富有机结合了起来。乡村文化大院现在已成为农民的“精神乐园”,群众在这里吹拉弹唱,自娱自乐,还组建了数十个器乐队、舞蹈队等艺术团体。乡村文化大院还成为农民的“知识粮仓”,许多农民借助农家书屋和远教中心掌握了大量农业科技知识,提升了致富的本领。
据了解,该县367个行政村都有文化大院。文化大院正悄然改变着农民的生活方式,促进了邻里和睦,唱响了乡村文明和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