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记者江国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9日宣布,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决定自1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上调95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上调7分钱和8分钱。
国家发改委表示,此次成品油调价幅度是根据5月9日前10个工作日国际市场原油平均价格变化情况确定的。
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组织好成品油生产和调运,保障成品油市场稳定供应。
油价小幅上涨符合预期 到点就调已成常态
新华社记者 安 蓓 江国成
国内成品油价格年内第二次上调如期而来,调价幅度基本符合此前专家的预期。此次国内汽油、柴油价格全国平均每升分别上调7分钱和8分钱,是近年来成品油价格上调幅度最小的。为什么这次调价幅度之小?今后油价走势如何?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专家。
到点就调成常态
国家发改委5月9日宣布,决定自1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上调95元。这是新机制今年3月实施以来首次涨价。
4月10日,新机制实施后的首个调价周期,国家发改委宣布,由于国际市场油价汽柴油价格变动幅度低于每吨50元(相当于每升5分钱)未作调整,未调金额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4月24日,第二个调价周期,在累计纳入上一个调价周期的调整幅度后,国家发改委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395元和40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29元和0.34元。
目前第三个调价周期,尽管国际油价宽幅波动收窄了变化率,涨幅略高于每吨50元的调价红线,但国家发展改革委还是按照机制小幅上调了国内成品油价格。
对此,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表示:“新机制实施以来的三个调价周期,政府均严格按照新机制执行调价,这凸显了政策执行的严肃性,向市场传递了清晰的信号,将为未来市场预期以及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安排传递更多信心。”
囤油待涨现象明显减少
金银岛成品油分析师韩景媛说,虽然国内成品油市场呈上调预期,但与此前适逢涨价窗口期,下游大肆购进不同,由于新机制实施后油价调整更为频繁,且幅度有限,故贸易商按正常资源消耗周期进行周转。
由于此前的成品油价格机制调价周期较长,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往往滞后于国际市场油价变化,经营企业能够预测到价格调整的时间和幅度。特别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时,中间商和终端用户大量采购囤积,造成市场需求旺盛的假象,推动价格上涨;调价措施出台后,社会经销商集中出货,造成短时间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不升反降,与市场供求变化脱节,并加剧市场波动。
金凯讯总经理张魁宽说,新机制将调价周期缩短为10天,国际油价单日变化都会对油价调整能否成行造成很大影响,再加上新机制没有公布调价所挂靠的油种,因此,中间贸易商很难对油价调整进行准确预测,也就失去了囤油投机的积极性。
对居民生活影响有限
由于本次油价上调幅度很小,市场测算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也较小。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陈晴表示,此次成品油价格上调有望增加物流企业、出租车以及私家车的油耗成本,但由于幅度较小,所以实际影响有限。
据卓创资讯测算,以载重50吨的物流货车、月跑1万公里左右为例,单车在下一个成品油计价周期内油耗成本将增加170元左右。私家车方面,若月跑2000公里,每百公里8升油的普通家庭,也意味着下一个计价周期的油耗成本将增加不足15元。
(据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