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豹
从春到夏,不变的是日月无私的光照;从小到大,不变的是妈妈无尽的疼爱;从西方到东方,不变的是母亲节里对妈妈深情地歌唱。5月12日——母亲节,这个源自西方的洋节日,因为颂扬伟大的母爱,让东西方文化在这一天有了完美融合。
谁说,留守孩子就该童年孤单?谁说,无助孩子注定命运多舛?谁说,职业女性的孩子缺少母爱?这一切,在我市刚刚获得“感动焦作十佳母亲”的女性中,全是否定的答案。这些平日里默默无闻的女性,每个人都在演绎着同一个故事——妈妈的爱,深深的情。
5月9日,市妇联主席廉常萍为“感动焦作十佳母亲”获得者颁奖,在这荣誉的背后,是沉甸甸的母爱。
爱心妈妈看护孩子成长
当父母为了生活四处奔波打工的时候,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便将孩子留在家中和爷爷奶奶生活,这些孩子就是留守孩子。武陟县乔庙乡杨洼二街村就有很多这样的留守孩子。
“他们的妈妈外出打工了,看着娃子们一天天长大,不学习可不行啊!”作为该村的计生管理员,杨爱玲看到这些留守孩子得不到正确的教育,感到一阵心酸,她深知孩子在关键时期受教育的重要性。出于一种关爱,杨爱玲利用工作优势,把留守在家的30余名孩子召集起来,辅导他们学习,照顾他们穿衣吃饭,对待孩子视为己出。
“看着孩子们一天比一天懂事,你会感到无比的幸福。”杨爱玲的无私付出换来了全村老少爷们的一致好评,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杨妈妈”。
杨爱玲用自己的爱心让留守孩子感受到了母爱,而在温县温泉镇的王素兰则帮助贫困孩子圆了大学梦。王素兰是河南兰兴电力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连续6年义务资助21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
“看到这些孩子因为经济问题而辍学,我就想如果这是自己的孩子,我怎么可能让他们失去学习的机会和对未来的追求呢?”王素兰说。
妈妈的爱让孩子重生
“我的儿子二斌5岁时被诊断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当时医生断言患这种病的孩子一般只能活到15岁……”每次说到儿子的病,家住山阳区龙源湖小区的韩天娥就泣不成声。
2009年春,32岁的二斌因呼吸窘迫昏迷过去,在切开气管戴上呼吸机后,骨瘦如柴的他整整昏迷了7天。在这7天里,韩天娥抚摸着孩子的脸,呼唤着孩子的名字。二斌苏醒了,他终于挣脱了死神的魔爪奇迹般地醒了过来。二斌流着泪喊道:“妈!”如今,二斌已经34岁了,他数次死里逃生。
韩天娥的爱让儿子得到了重生,沁阳市实验中学教师李定叶的爱则让两个失去双亲的孩子有了新生。
20年前,李定叶和爱人结婚后不久,一场车祸夺走了二嫂的生命,留下一个3岁、一个5岁两个侄女。看着二哥一人忙不过来,李定叶主动照顾两个侄女的生活。一年后,自己有了女儿后,李定叶就成了3个孩子的妈妈。2011年年底,二哥病重,弥留之际眼巴巴地看着李定叶,又望着两个女儿,目光里有不舍、有无助、有感激,更有祈求。李定叶读懂了哥的心思,她说:“哥呀!你放心吧,我一定把两个孩子养大成人。今后,这两个孩子就是我亲生的,有我一口饭吃,就饿不着她们。”
如今,李定叶的大女儿考上了研究生,小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被哈尔滨理工大学录取,还有一个女儿在郑州工作。
妈妈给孩子幸福生活
都说职业女性整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可是,市第二十中学教师梁云霞不仅是一位称职的教师,还是一位称职的母亲。“前几年孩子小,工作压力也大,我就在路上、在车上、在餐桌上抽时间陪孩子聊天,随时随地教他认字,观察事物。”梁云霞说。
从小就有妈妈的爱,梁云霞今年16岁的儿子性格开朗,学习优秀。
作为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总工程师的廉洁,她和梁云霞一样都在工作中挤出时间陪孩子。“那时,只要我一有时间,就和儿子一块看故事书、做游戏,让孩子在玩的同时学到了许多简单的文字及算术题,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廉洁说,今年即将从北京大学毕业的儿子已经长成了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爱心的男子汉。
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办公室的张萍、马村区人民医院工会主席兼护理部主任毛志琴,她们并没有因为工作忙而减少对孩子的爱,也没有因为教育孩子而影响工作。
翻开“感动焦作十佳母亲”的评选材料,每一个文字都闪现着母爱的光芒。孟州市河雍街道的李秀琴、博爱县金城乡南张茹村的屈艳霞,她们面对生活的苦难并没有耽误对孩子的教育和对生活的憧憬……
还有很多优秀的母亲,都在平凡的生活中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伟大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