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打开连通世界的大门
市政府召开第八十六次常务会议
“八区”建设促转型 “四化”同步当引领
花甲老汉的创业梦
导 读
全国政协人资环委调研组莅焦
我省进一步净化新闻采访环境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5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甲老汉的创业梦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何京辉 周 鉴

  “今年俺种的菇长势不错,产量也大,如果有需要您可以过来看看。”5月6日,记者在武陟县小董乡磨庄村裕丰菇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见到该合作社理事长党丙顺时,他正向客户打电话。

  “这是今天上午俺接到的第三个咨询电话。”挂掉电话,党丙顺笑着对记者说。

  从2005年开始种植白灵菇以来,党丙顺的事业风生水起,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如今,年过花甲的他仍在继续他的创业梦。

  2005年,退休的党丙顺看到村里人种植白灵菇收入不错,就想尝试一把,但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50多岁的人了,还折腾个啥?”老伴柴腊霞带头反对。

  虽然被泼了冷水,但党丙顺的创业激情没有丝毫减退。他想到一个折中的办法:先在自家院里搞个试验田,见到效益后再说服家人。但让家人没想到的是,党丙顺第一年就赚了4万多元。

  赚到了“第一桶金”,党丙顺家人思想开始转变,从最初的强烈反对,慢慢变成默许,最后也加入他的“创业团队”,这也使得党丙顺的干劲更大了。

  第二年,党丙顺和家人筹措资金60余万元,建造21个大棚,全部种上白灵菇。一边种植,一边学习,他很快掌握了白灵菇的整套种植技术,当年获得大丰收。

  为扩大种植规模,带动乡亲们致富,2008年,党丙顺在村里成立裕丰菇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增加种植种类,扩大种植规模,形成了“家家有棚,户户种菇”的新局面,并带动周边十几个村的种植户一起致富。

“白灵菇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只要掌握好通风、透光、湿度、温度四大要素,收成不是问题。”党丙顺说,“而且投资小、见效快,市场的需求量也很大。”

  “尤其是前几年,种植白灵菇的人少,郑州乃至广州的客商都找上门来收购。即便现在,俺也不愁销路,在家门口就把东西卖了。”柴腊霞接过话茬说,“从2005年到现在,俺已经建了35个菇棚,年收入达到110万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支持农村土地合理流转,这对俺菇农来说就像注入一针‘强心剂’,俺不仅要带领合作社的社员们发展多元化种植,扩大种植规模,还要建一个罐头厂,发展菇类产品深加工,让裕丰菇业的牌子叫响全国。”党丙顺继续着自己的创业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