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市有这样一所普通高中,每年招收的学生文化课成绩并不占优势,但经过三年的努力,这里却收获着累累硕果。让“每个学生都充满希望,得到发展,实现夙愿”鲜明的办学理念,使该校的“扬长教育”为每个学生营造了充满希望的春天,教学质量不仅实现了“起点不高,一路走高”的重大突破,并创造了高考成绩连续14年位居同类学校榜首的奇迹,这就是近年来在我市普高中一路领跑的焦作四中。近日,记者走进焦作四中,沿着该校发展的足迹,解读其实施“扬长教育”的发展历程,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刘振毅
本报通讯员 靳新玲
又是一个莺飞草长的季节,带着业界对焦作四中“扬长教育”的广泛关注,记者又一次走进这个具有57年历史的学校,雄伟壮观的教学楼,配套齐全的田径场、画室、琴房、学生公寓、师生餐厅,构成了一幅多彩的立体图画;统一着装的学生,还有洋溢在他们脸上那充满希望的自信……一幕幕情景,都彰显着该校“让每个学生都充满希望,得到发展,实现夙愿”这一鲜明的办学理念。
位于中站区的焦作四中是一所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每年新生入校的平均分数与其他同类学校相比,要低50分到100分。面对这样的生源质量,如何实现教育质量的“低入高出”,使学校走出困境?
“学校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地方,我们要从生源质量差上找突破口,从培养学生技能上谋方法,扬‘学生发展’之长,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是我们做教师的职责。”焦作四中校长李晓鲜明的办学理念诠释了实施“扬长教育”的宗旨。
在这种理念引领下,该校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确立了“育人为先,因材施教,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方向,全面实施“扬长教育”发挥学生特长,让每个学生都充满希望,得到发展,实现夙愿,让学生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扬起远航的风帆。
“育人先育心,扬长德为先”。采访中,很多学生告诉记者,到该校上学的第一堂德育课就是到毕业于该校的战斗英雄王忠殿烈士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通过独具特色的德育工作和大量的德育活动,该校形成了以德育为首培养学生行为规范的“扬长教育”的一大亮点。
谈起“扬长教育”,李晓说:“扬学生发展之长,其根本就是以学生需求引领教育教学,针对学生成绩较差的实际情况,近年来,我们紧扣课堂这一主阵地,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上作了大量探索和尝试。”
该校充分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坚持优化课堂教学,运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最大化满足学生求知、求乐、求美的多元化需求,并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了学生德、智、体、能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2008年,该校学生葛恒源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飞行学院录取;
2008年,该校以优异成绩获得第二届“尚德电力杯”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国家级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奖项。2009年再获第三届“尚德电力杯”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全国团体一等奖;
2010年,郭志超同学接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录取通知书,该校高考本科上线162人;
2011年,该校高考创造了当年同类学校中的三个第一,应届文化课本科上线107人,位居同类学校第一;本科上线235人,位居全市同类学校第一;一批专科线上线人数达551人,位居全市同类学校第一;
2012年高考成绩再创新高,本科上线人数达到312人,上线人数连续14年位居全市同类学校榜首。
据统计,2008年至今,该校有1000多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走进北京体育大学、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上海音乐学院和西安音乐学院等国内著名的高等院校。
“扬长教育”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先后被《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焦作四中也犹如一匹黑马在焦作市教育界一路领跑,创造了该校发展史上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突破,实现了“起点不高,一路走好”的根本转变。
该校的发展深得社会各界好评,一系列荣誉纷至沓来:省级文明单位、全国课堂教学先进学校、全国教师教学设计创意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首批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足球分会会员单位、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省五好基层党组织、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法制教育先进单位、省校园文化艺术工作先进单位。
漫步在整洁幽静的校园,嗅到的不仅仅是书香,更是一种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气息,也深切体会着学生心中那个充满希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