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刘欣) 连日来,龙源街道办事处组织机关干部,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认真学习贯彻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常鸿在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并结合实际,提出做好下步工作的“二十四字方针”,力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着力“整治”、“提升”,促进城市转型。按照“八区”建设总体布局,积极改造提升,努力建设舒适宜居老城区;倾力服务好仰韶文化公园、覃怀公园建设;坚决按照时间节点,确保农信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如期建成。结合农信大道改造和覃怀公园、怡心苑建设,推进龙源村社区和小徐岗村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城中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着力“商贸”、“物流”,促进服务业转型。按照全县商业区规划编制要求,围绕“三园三区三中心”建设,着力推进小徐岗旅游服务区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将龙源路打造成为全县商务功能区的定位,积极引进星级酒店、写字楼项目,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形成。以紫荆公馆、斯坦福小镇、翰林苑、盛世花园等商住小区为纽带,着力引进知名度较高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和品牌店、连锁店,同时大力发展专业市场、特色步行街和各类金融服务、信息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实现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和商贸流通的繁荣。抓住线绕城路在龙源段的穿通建成,积极引进知名的大型物流企业和配套服务项目,形成物流产业园区。以青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和龙源路升级改造为契机,加大投融资力度,高标准规划、建设和营销推介,进一步开发青龙宫文化旅游资源。
着力“招商”、“平台”,促进工业转型。突出企业的主体招商地位,鼓励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瞄准行业龙头、大型央企和领军企业实施合作重组,加强与上下游企业战略合作,快速提升企业实力,以大开放、大招商促进大发展。创优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力促先期入驻城北重工业区的16家城区搬迁企业早建成、早投产;抽调人员专职服务好落户在产业集聚区的辅仁医药产业园、加佰加实业公司和顺成实业公司等项目的建设服务,做好跟踪服务,确保尽早投产见效。
着力“高效”、“集约”,促进农业转型。围绕“粮食高产、农业高效、经营集约”的农业发展思路,突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粮食由稳产向高产转变,农业由规模向高效转变、经营由分散向集约转变。努力加快耕地向种田大户流转进度,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建设,适时对种粮大户进行农业技术培训。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发展”的思路,促进东仲许无公害蔬菜基地和徐店片苗木花卉基地向高效农业转型发展。出台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的扶持政策,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农民走集约化经营之路。
着力“实事”、“和谐”,促进民生改善。积极做好“1357”城市建设工程中涉及农户的安置及救助工作;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改造投入,积极申请项目,改善水利设施,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加大农村道路建设投入,投资120万元整修农村道路5公里;投资200万元抓好城区村环卫队员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中村环境卫生长效工作机制,提高城市品味;投资30余万元,建立非城中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营造一个干净、舒心的环境;继续为龙源街道办事处70岁以上老党员每月发放30元生活补助费。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把工作重点由管理农村向管理社区转变,积极探索城市社区管理模式,逐步成立居委会,并争创一批示范亮点社区;完善信访工作机制,保障信访渠道畅通,加大信访事项的办结力度,努力把矛盾消除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着力“作风”、“党建”,促进作风转变。以塑造“素质优良、作风过硬、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为目标,努力打造一支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务实、为民的党员干部队伍。创新党员干部选拔原则。及时选拔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干部走上“一把手”岗位。出台机关考勤签到制度、党务政务督查办法等20余项机关工作制度,构建干部作风整顿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修订完善《龙源街道干部绩效考评管理方案》,做到各项任务目标化,分解到位责任化,工作推进时序化。坚持“重实绩,重公论”的原则,制定岗位目标绩效考核工作细则,把“1357”续建工程、农信大道整治工作、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环境卫生等重点工作成绩作为用干部、严奖惩、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使干部在履行职责的同时转变作风,在转变作风的过程中推动工作落实,从而进一步提高党员队伍的威信,加强基层支部的执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