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柏生
4月26日,是沁阳市柏香镇东司马村400多名村民欢欣鼓舞的日子,这一天,困扰了他们10多年的近1公里的出村路终于彻头彻尾地换成了真正的水泥路。看着大家伙走在6米宽且平坦的水泥路上那股舒坦劲,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廷杰阵阵感动涌上心头:“多亏了鲍书记,他可真为村里办了不少大好事啊!”
杨廷杰说的鲍书记,是去年6月份省委组织部下派到东司马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省气象局计财处副处长鲍玉辉。
A 驻村,就要吃住在村里头,融入到干部群众中
去年6月8日,作为我省第三批驻村第一书记,鲍玉辉被分配到东司马村。
从接受任务的那一刻起,鲍玉辉就给自己定下规矩:驻村,就要吃住在村里头,坚持“5天4夜工作法”,尽快融入到干部群众中。
安顿下来后,他就沉下心来向镇领导和村干部了解村里的情况,并通过进家入户走访,到田间地头交流,与村里的党员群众促膝交谈,听取他们对村里情况的介绍以及需求,与干部群众一起找出村里存在的问题,与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归纳梳理全村的发展规划,制定出阶段性工作目标。
工作中,他慎重对待村内各项事务,只要涉及村内工作和群众的事项,他都和村两委会班子集体研究商量。他先后多次组织召开两委班子会议、党员会议商议沼气建设、村容整治、土地调整等工作,并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领会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使党员干部进一步认清了形势,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无论是村里清扫街道、疏通下水边沟,还是夏秋季节张贴悬挂标语,防止秸秆焚烧,他都放下身段,身先士卒,和干部群众一道劳动,并主动帮助困难户解决实际困难。仅仅一两个月时间,他就融入到村里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村民主动来到村委会找他聊天,主动帮助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与他接触过多次的村民杨廷有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以前也有来驻村的,可鲍书记与他们不一样,是真正的吃住在村里,都和俺们成一家人了。这样的干部来驻村,是东司马村群众的福气啊。”
面对干部群众的信任和夸赞,鲍玉辉心里清楚,自己是为了补上没有基层工作经验这一课,主动要求下来历练的。省气象局的关心和重视,焦作市、沁阳市和柏香镇各级领导干部以及东司马村的干部群众的关怀和期盼,都是自己驻村的强大动力和后盾。他相信,有干部群众的信任,有各级领导的支持,自己再踏踏实实地带着大家干,东司马村一定会有所变化。
B 尽心尽力给村里多办点实事好事,群众会一直记着你
只有深入到基层,才能了解实情和百姓的心声。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鲍玉辉就摸清了东司马村的家底和群众的迫切愿望:纯农业村,没有集体经济;村东头近一公里的出村路年久失修,严重影响农作物运输和学生出行;田间机井严重老化,配套不够,800亩地只有六七眼井能用,浇一亩地有时要几个小时,代价很高;还有,村内环境卫生状况堪忧,近一半的家庭用电不正常、没有路灯、村里没有长远规划等。
“东司马村不是贫困村,没有扶贫资金,我们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以及群众的支持来解决问题。”鲍玉辉说。
得知县、乡电力部门有农电专项改良项目后,他积极和村两委会干部一起去申请,去年7月份协调来项目资金10余万元,为村里增设一台变压器,新架线杆25根,配电线800余米,解决了群众的生活用电难题。去年年底,又协调电力部门投入10万元安装一台变压器,并彻底改造线路,解决了21户养殖户电压不稳的问题,赢得了群众的称赞。
他利用自己的人脉,争取到省交通厅村村通项目15万元道路建设资金,还多次与自己的单位省气象局,沁阳市地方道路管理所,柏香镇党委、镇政府结合,争取支持,于春节后启动了村东头出村路改造工程。听说修出村路还有部分资金缺口,看到了希望的村民们纷纷慷慨解囊,两天时间,全村114户群众捐款3.7万元。
村里没有路灯,他积极协调沁阳市烟草局等单位到村里开展帮扶,去年11月份,沁阳市烟草局拨付安装路灯专项资金13000元,在全村各街道安装照明路灯47盏,结束了东司马村几十年来黑灯瞎火的历史。“路灯亮了,群众的心也亮堂了。”年过七旬的村民祁立祥说。
了解到省里有生态村项目,他就多次给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讲解创建生态村的好处,并带领干部群众打扫卫生,整治边沟,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于去年年底成功创建河南省省级生态村。如今的东司马村,村容村貌与几年前大不一样,65岁的赵秀英大娘告诉记者,现在家里家外都干净了,邻里们又都能端着碗坐到家门口吃饭了。
针对田间井渠老化的情况,他多次向柏香镇以及沁阳市、焦作市的水利部门反映,并亲自到省财政厅、市农开办了解信息,争取项目,现在,村里已经争取到了亚洲开发银行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村民浇地难的历史也即将结束。
与此同时,他还根据群众对气象服务特别关注的情况,争取省市气象部门的支持,为东司马村安装了大喇叭,每天早晚播放天气预报以及一些科技知识,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次次艰难地争取项目和支持,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深深地震撼着东司马村的干部群众,出于对鲍玉辉的尊敬和感激,杨廷有自己编写了《鲍处长的致富三部曲》。如今在东司马村,无论是村干部,还是党员,普通群众,只要说起驻村的鲍书记,他们都能随口说上几条鲍书记为村里办的实事。杨廷杰告诉记者,鲍书记已经刻进了东司马村干部群众的心里。
C 我是来帮扶的,不能再给村里增添负担
东司马村条件差,鲍玉辉驻村后,食、宿、洗澡很不方便,可他没有抱怨。柏香镇政府考虑到他是省里来的领导,特意在镇机关给他安排了一间办公室,并配备了必要的办公用具,可他婉言谢绝了,一次也没有住过,而是坚持住进了村委会的一间闲置房。
考虑到村委会没有厨房,不能洗澡,镇政府、村里就筹集1万元,在村委会大院的一角为他搭建了一间简易厨房,配备了日常用具。镇、村干部的关心很让他感动,但是他却坚持从自己的驻村补助金中拿出1万元还给了村里。他说:“我来驻村,局里给有生活补助。我是来帮扶的,不能再给村里增添负担。”
鲍玉辉的这一举动,深深打动了东司马村的两委会干部,村委会委员祁曙光告诉记者,鲍书记带着我们出去跑项目跑资金,车是他自己的,烧油、吃饭都是他自己掏腰包,他从没给村里提过任何非分的要求。他母亲有病住院,他让自己的姐姐在医院伺候,第二天要做手术,头一天晚上还在村里和我们商量修路的事。后来我们知道老人家做手术想去看望,可问了多少次他都没告诉我们在哪家医院。
“跟鲍书记打这一年交道,他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对我们影响都很大,他不仅为村里办了很多实事,还教给我们很多工作方法,改变了干部群众的许多观念。鲍书记让东司马村的干部群众看到了希望啊。”杨廷杰说。
面对干部群众对自己的夸赞,鲍玉辉很是冷静,他说,将近一年的时间,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过去没有碰到的问题,怎么完善解决,怎么妥善处理,需要时刻动脑筋想办法。自己也深刻认识到,任何问题处理的好与不好都会直接影响到党在基层群众中的形象和对后期工作的开展,因此,他时刻提醒自己务必谨慎务实,尽最大努力帮村里理思路、找项目,带领群众拓宽致富门路。“只有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村里多谋实事,让干部群众看到希望,自己才能心安。”
“人怀有希望,梦,才会闪闪发光!”这是记者采访时,在鲍玉辉的驻村笔记本上看到的一句自勉的话。
昨日上午,记者连线鲍玉辉时,他正和村干部组织群众疏通村边的一条涝河。他告诉记者,汛期即将来临,提前组织大家疏通排水设施,再想办法争取些资金,年内完成涝河边沟的修整。按照计划,上半年村东头的出村路修好了,下一步就是集中力量配合好地方亚洲开发银行搞好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解决群众浇地难题。基础设施建好了,百姓的生产生活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