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孟州市大定街道设立15周年之际
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李子文
孟州市大定街道设立于1998年5月26日,该街道辖19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委会,面积23平方公里,总人口3.9万。
15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街道历届班子带领大定人民聚势而起,锐意创新,调整了经济发展思路由“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工业带动三产到三产助推工业”的华丽转变,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由“强二(产)转一(产)到强三(产)转二(产)”的成功转型,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土地流转进度,加速居民进城步伐,促进工业向集聚区集聚,保障了“三化”的协调发展,在这片热土上书写了不平凡的历史篇章。
回首15年,该街道经济建设质量全面提升。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实行定向招商、亲情招商,带动粮食深加工、食品生产、包装上下游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孟州建材商城、滨河港湾、河阳郡府、九龙新城、领秀城等三产项目建设进度,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大力发展高效农业。2012年,该街道完成招商引资任务3.9亿元,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67亿元,5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3个,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183.2万元。
回首15年,该街道政治建设不断得到加强。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达标升级”“四联五服务”等党建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工作,抓好农村民主管理规范和便民服务工作。
回首15年,该街道文化建设逐渐步入规范。按照“三室、一校、一场”的基本标准,不断加强文化中心软硬件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使广大居民能够就近享受休闲娱乐方式。加大韩湘子文化打造力度,努力在孟州市打造西有韩愈、东有韩湘子的文化旅游新格局。
回首15年,该街道社会建设得到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基本实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行网格化管理。健全基层服务体系,加大科技创安力度。用足用好上级的“一事一议”、“村村通”、“井井通”和农网改造等项目,使广大居民得到最广泛的实惠。
回首15年,该街道生态文明建设出现可喜局面。按照“两不、三新”要求,在泰利杰、中原活塞等技术成长型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
15年来,该街道先后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办事处”、“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科普先进单位”、“焦作市文明单位”、“焦作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焦作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焦作市十佳信访乡镇”等称号,荣获焦作市级以上荣誉86项。
优化辖区环境
让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本报讯(记者原文钊 通讯员李子文)近年来,孟州市大定街道始终坚持“三产总量持续增长、城市管理正规有序、人居环境逐年优化、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工作思路,在城市管理上下真功、动真格、求实效,辖区的投资环境、创业环境、发展环境及人居环境有了长足改善。
该街道充分依靠区域优势大力发展三产项目,仅2009年至今,辖区新建九龙新城、征云领秀城、滨河港湾、滨河首府、香格里拉花园、河阳郡府、建材商城、全友家私等三产项目18个,累计投资27亿元,总居住面积约69.3万平方米,可容纳居民15.8万人,投资数量之大、建筑面积之广、容纳人口之多位列全市4个办事处之首。
随着三产项目的日渐增多,城市管理难度的加大也日益凸显。为使城市管理由街道刚成立时的“被动应付”模式逐步向“主动介入”模式转变,该街道先后出台了《大定街道办事处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大定街道办事处三产项目环卫保证金管理制度》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对辖区各三产项目、城中村和居委会所担负的相应职责进行明确,并坚持“每日一督察、每周一通报、每月一评比”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了“项目工地管理规范、建筑垃圾管理严格、安全隐患定期排查”的良好工作氛围。
为优化人居环境,该街道累计投入资金50余万元,对原二工局等辖区闲置区域进行铺装硬化,并购置健身器材、加大绿化投入,投资8万元购置2台电动式自助保洁清扫车,对辖区各主要街道进行清扫保洁,有效提升了辖区3纵4横7条主要街道的保洁效率和保洁质量。
2012年2月,该街道率先在孟州市启动了城中村改造工作,并在今年4月份启动了东韩新型社区建设,湘子路南延工程也被市政府列为重点项目工程与新型社区一并规划建设,为加快农民进城落户、拉大城市框架、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起到有力推动作用的同时,将大力改善城中村、城边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