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振毅
本报通讯员 靳新玲
焦作四中实施的“扬长教育”缘何能使教育质量实现起点不高、一路走高的重大转变,使其成为焦作市教育界的一匹黑马?记者通过大量的调查采访后发现,一支“牛”一样的教师队伍为该校的教育质量撑起了一片天。
资料显示:在该校177名专任教师中,有高级教师57人、一级教师70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以及省市级骨干教师20人,全国优秀校长1人,全国优秀班主任2人。
“为打造这支教师队伍,我们采取了超常规的举措。”焦作四中校长李晓说。近年来,该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先后邀请多位教育名家来校作报告,定期组织教师到南京、山东、郑州等地名校交流学习。同时,该校开展各种业务技能大赛及公开课、岗前培训课、过关课和示范课等,每节课后都有评课小组对教师的课堂效果、讲授方法等方面进行点评。今年,该校还开展了“一课一研”教学活动,即由各备课组推荐一名教师,做一节展示课,教研组全体成员对展示课进行评讲,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水平。
多样的培训形式,精彩的培训内容,精心定制的一系列育人措施,打造出了一支德高业精的教师团队。
李晓被评为第六届全国优秀校长、市级功勋校长,他撰写的《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办学特色》入选河南省中原崛起论坛;富有高度责任心、智救煤气中毒学生生命的程海枝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和市劳动模范;在政治学科颇有建树的老教师李德恩,自编的《知识专题》等被兄弟学校借鉴;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良好的年轻教师刘加加、栗迎章等20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受到表彰。仅去年,该校教师获区级以上优质课就达117节,其中国家级22节、省级5节、市级8节、区级82节。
记者在和老师们交谈中发现,这支教师队伍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勤劳、朴实。他们像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尽心尽责。
该校年龄最大的班主任何勇已经50多岁,去年被选派到高三分部担任班主任,他舍小家顾大家,吃住在校,每周只回家一次。靳小芳老师,每天坚持6时50分到校,给学生辅导,曾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一个月上了22节晚自习。
这支教师队伍又像热情奔放的犀牛,干劲十足,牛气冲天,带出了一届届“牛”一样的优秀毕业生。
省级优秀教师宋猛在和同学们一起踢球时摔断了胳膊,医生告诫他至少要静养3个月,但他仅歇了一个月就到校上课,他用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忘我的精神感染着莘莘学子,他所带的学生葛恒源以优异的成绩被解放军海军飞行学院录取。多年担任年级组组长的行伟老师,虽然家离学校很近,但他经常在学校吃饭,晚上很晚了才回家。对工作饱满的干劲,使他所带的高三年级高考连年获得优异成绩,2011年更是创造了该校文化课考生本科过线人数突破百人大关的辉煌成绩。
厚德、崇业、创新、笃行已经融为焦作四中精神;踏实、勤奋、爱生、奉献是每一个四中人的追求。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支“牛”一样的教师队伍,该校实施的“扬长教育”才取得了累累硕果,也一定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