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龙卿
本报通讯员 王金永
当你驾驶汽车潇洒享受速度时,当你在整洁的环境中休闲骑行时,当你感受美妙如画的公路环境时,你是否想到农村公路养护工。
4月9日,迎着暮春的夕阳,记者驱车行驶在温县县道马武线上。17时38分,已经是正常下班时间了,在大玉兰段远远望去,公路中间还是一片烟尘飞扬,切割机轰鸣刺耳,路面养护队6名工作人员还在如火如荼地切割损毁的柏油路面,清理网裂碎块,夯实路面基层。透过灰尘,不远处隐约能看到一位穿橘黄色养护服的中年女性正躬身奋力挥动扫把清扫路肩,温县农村公路管理所养护股股长郑海军告诉记者她就是刘水仙。
看见我们,刘水仙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样子。眼前的刘水仙看上去就挺能干,长年的风吹日晒,一成不变的劳作方式,塑造了她粗糙黝黑的皮肤。满布浮灰的脸颊道道汗痕清晰可见,橘黄色养护服后背处已被汗水浸透,几滴汗珠正顺着脸庞缓缓滑落,她习惯性地拿起脖子上的毛巾抹了一把脸,站在路边蛮有精神地和记者攀谈起来。
今年48岁的刘水仙自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在农村公路养护一线一干就是33年。她像母亲照顾孩子一般悉心管护着责任路段,与农村公路早已结下了深深的母子情缘。当记者问她,作为一个女人把自己30多年的青春年华都倾洒在最苦最累的一线养护工作上,是否感到后悔时,刘水仙简单而朴实的话语让记者感到她的从容淡定:“我文化水平不高,能有今天这个工作岗位很知足了,上一天班就要干好分内工作。这么多年来,每当看着身边来往如梭的车辆和行人走在洁净的农村公路上,我就感到付出是值得的,心里就感到无比充实和快乐。我不觉得工作累,对自己选择的工作从没有后悔过。”
面对家庭突来的变故,她数十年如一日地悉心照顾瘫痪的丈夫。此外,她准时默默走在马武线自己管养的12.8公里农村公路上,来来回回地清扫路面、清理边沟,管养草木,用女性柔弱的身躯和坚强的爱心苦撑家庭,尽职岗位,时时传递着人间真善美和敬业爱岗的正能量。
梅花香自苦寒来。她管养的路段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农村公路文明示范路段。她本人被授予全省交通系统劳动模范、全省交通系统劳动奖章、全市交通系统巾帼奖、全县交通系统十大标兵等多项荣誉。
刘水仙只是农村公路养护工的一个缩影,像她这样的养护工在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还有很多。他们每天迎着朝霞上路,伴着晚霞回归;无论严寒酷暑,无论风霜雨雪,他们立足普通岗位,始终坚守在责任路段,用自己的青春年华默默谱写着一首奉献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