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本报通讯员 王建瑞
丹河发电有限公司在中电投河南公司的支持下,紧紧依靠职工,充分发挥职工的智慧,凝聚职工的力量,克难攻坚寻市场,千方百计抓机遇,再次迈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
今年五一节前,该公司被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
前几年,受国家宏观政策等影响,该公司机组被关停,对公司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对职工来说,是一种最大的损伤。许多职工有过怨言,公司领导有过无奈。然而,面对困境,该公司领导不气馁、不退缩,一方面耐心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市场,促使企业尽快恢复生机。
在公司领导和职工团结一心的共同努力下,近两年来,该公司先后承揽了内蒙古霍林河2×60万千瓦机组维护、河南平顶山2×100万千瓦机组燃料系统维护、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2×15万千瓦机组保运项目、吉林白城发电公司2×66万千瓦机组等维护项目。
该公司领导和广大职工清醒地意识到:这些市场来之不易,这是公司发展的基础,是职工生活生存的希望。必须打出公司品牌,打出焦作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品牌。
本着这个理念,该公司领导与职工戮力同心,协同作战。每逢过节,公司领导专程到工地与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职工家里有什么困难,工会及时帮助解决。尽管有的工地生活条件简陋、工作环境恶劣,但职工没有任何抱怨,因为他们知道,公司领导始终与自己站在一起。
有了公司领导的关心和帮助,广大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攻克着一个又一个难关。在霍林河项目部,职工对1号机组真空严密性进行专项治理,使该设备创霍林河发电公司机组投运后历史最好水平;在鲁阳项目部,职工先后为多台叶轮给煤机、除杂物器等设备制订整改方案,实施改造后收到了良好效果;在白城项目部,2012年,全年消除缺陷2000多处;在新疆项目部,职工根据设备系统在设计、安装、试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43条,均被甲方采纳。该公司职工先后有50多人次因发现重大缺陷、完成重大检修任务受到甲方表扬和奖励。
特别是在霍林河、白城项目部,当地风沙大,气温低,最低温度零下30摄氏度,从中原来到这里,许多职工不适应,尤其是远离故土、远离亲人,每日的思乡之情十分强烈。然而,他们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完全忘记了自己的一切,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为了维护好甲方空冷岛设备,公司维护人员冬天爬上40多米高的运行平台,在零下30摄氏度的环境中,冒着刺骨的寒风工作,不少人冻伤了手和脸。为了抢修水冷壁管,白城项目部锅炉专业3名焊工像蜘蛛人一样,在70多米高的炉膛中连续工作三天三夜。为保证甲方机组早日投产运营,新疆项目部的4名职工6个月没有回家。从10万千瓦机组维护,跨越到20万千瓦机组、60万千瓦机组维护,再到100万千瓦机组维护,从河南到内蒙古、到吉林、到新疆,一个又一个工地,吃苦耐劳的丹河人描绘出了一幅幅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壮丽画卷。
2012年,该公司维护的霍林河项目部1号机组荣获“中央企业常规火电机组最优指标机组”称号;白城项目部积极配合甲方,夺得了全国优质工程奖、全国“鲁班奖”;鲁阳项目部积极配合平顶山分公司实现了创建国家优质工程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