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级残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市残疾人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抓重点、攻难点,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我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赢得了上级残联的认可,赢得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广大残疾人的赞誉,多次被评为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市,先后荣获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全国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创建白内障无障碍省先进单位、残疾人工作先进市、全省“残疾人之家”、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我市的志愿助残工作得到了中国残联和中央文明办的充分肯定,被中国残联确定为全国志愿助残工作试点城市。
本报记者 李新和
记者从市残联获悉,自市残疾人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我市各级残联为把惠及全市21.5万残疾人民生的“两个体系”建设落实到位,抓出特色,抓出成效,出台了133个惠及残疾人的优惠特惠政策,全市17万多人次残疾人在推进“两个体系”建设进程中受益。这5年,是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最快、残疾人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全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全面提速。省政府把我市确定为率先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七个省辖市之一。
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持续改善
我市各级残联和政府各职能部门坚持残疾人民生优先,以逐步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为重点,以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根本,抓重点、攻难点,紧紧围绕解决好残疾人“困有所济、难有所帮、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工作目标,全市接受救助的残疾人25386人(次),发放救助款物349.65万元。出台了《焦作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制定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截至去年年底,全市7278名重度残疾人享受政策补贴。全市共有18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帮助。
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持续进步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我市共为10258名患者免费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建立完善基层康复站室1196个,培训康复协调员2492人次,为各类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17.5万人次。解放区、孟州市、修武县、沁阳市先后荣获“第一批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区)”称号。投入资金607.8万元,救助残疾儿童700余名。开展下肢缺失者无障碍市创建工作。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共为贫困下肢肢体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467例、免费发放轮椅7300辆、安装矫形器177副。2012年,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作为我省唯一单位,被中康办表彰为人工耳蜗术后训练先进单位。全市各级残联组织残疾人实名制培训,共计231期,免费培训残疾人17836人,推荐残疾人就业11642人。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了89%,共募集资金111万元,救助1364名高中及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就学,解决了158名贫困残疾人大学生及残疾人子女上大学的问题。
残疾人文体事业精神生活持续提升
我市建成了“残疾人文化阅览室”“爱心书屋”“焦作市特殊艺术人才培训基地”“焦作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等一大批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积极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举办了三届残疾人文化活动周,举办了第五届焦作市残疾人运动会,举办了三次全市残疾人文艺汇演。圆满完成了省第五届残运会的承办任务,取得了承办圆满成功和参赛成绩优异的双丰收。奖牌总数从上届的第五名首次跃居到全省第一名,团体总分从上届的第七名跻身到全省第四名,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残疾人竞技体育取得了突出成绩。残疾人运动员冯齐、杨芳、王帅、赵亚鹏等先后在重大国际和国内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特别是在伦敦十四届夏季残奥会上,冯齐勇夺男子52公斤级举重项目金牌,实现了我市残疾人体育史上的重大历史性突破。
残疾人法制建设持续健全
我市各级残联深入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了残疾人的维权意识。我市成立了市县两级“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和“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坚持“残疾人利益无小事”工作原则,认真做好残疾人来信来访工作,通过法律条文的解释、具体问题的沟通、组织和个人的理解,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开辟了“绿色通道”。通过法律救助站、援助站,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救助258人、法律援助263人。市、县两级接待处理来访、来信1640余人(件),办结率98%;没有发生残疾人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维护了社会稳定。
扶残助残的社会环境持续优化
我市各级残联积极开展了残疾人事业宣传活动。市县两级残联以各级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为平台,不断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自强自立、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我市各级残联围绕“全国助残日”、元旦、春节等节日开展的各类扶残助残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残疾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涌现出爱心港湾、赵福运、邱小二等一大批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我市各级残联秉承为残疾人履大爱之责、践大德之行的工作理念,开展“爱心助残公益年”活动,通过爱心助行、爱心助视、爱心助听、爱心助救、爱心帮扶、爱心圆梦等系列扶残助残活动,累计投入资金5419万元,惠及残疾人次达到27.9万人次,得到了中国残联和中央文明办的充分肯定,被中国残联确定为全国志愿助残工作试点城市。
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持续加强
我市各级残联紧紧围绕“强基育人”工程,加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健全基层组织网络基础,在全省率先落实乡级和城市社区专职委员待遇的基础上,沁阳等9个县市区出台了落实残疾人专职委员待遇的有关文件,将残疾人专职委员待遇纳入到财政预算。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共培训专职委员5300余人次。建立和完善了以残疾人亲情服务卡为核心的服务载体,专职委员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残疾人满意度明显提高。
强力推进我市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
在回顾成绩的同时,市残联也制定出了我市今后5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总要求,这是残疾人和健全人一起奔小康、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更是党和国家对残疾人事业提出的新目标。今后5年,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站在新起点,把握新形势,我市残联也制定出了今后5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目标任务。今后5年,我市残疾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为中心,以改善残疾人民生为重点,“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队伍建设为保障,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着力使残疾人尽可能多地享有发展机会和改革发展成果,促进残疾人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推动我市残疾人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主要目标是:突出中心,着力构建具有焦作特色的残疾人两个体系。具体包括:重视民生,着力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提升质量,着力提供残疾人更为满意的社会化、个性化服务;优化环境,着力推进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基础,着力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
要完成目标任务,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措施。为此,市残联决定采取“四项措施”确保目标任务的实现。一是以“三个载体”为抓手,强力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采取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和巡回医疗等形式,下基层、进社区、入家庭,为残疾人提供优质高效的个性化服务。二是真抓实干,着力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在未来5年继续推进制定针对残疾人特殊困难和需求的专项社会保障政策措施,力求我市残疾人保障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三是开拓创新,着力开创残疾人工作新局面。围绕扶残助残开展活动,广泛调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参与残疾人事业的积极性,会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力求为残疾人办更多实事、好事。借助新闻媒体这一平台,进一步加大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力度,营造推动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四是转变作风,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全市各级残联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全体残联干部的整体素质,适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要大力转变工作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把为残疾人服务、为基层服务作为工作的重点,深入基层,深入残疾人家庭,解决好残疾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残疾人生活得更加自信、更有品质。
(本版照片由市残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