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新闻/综合 | 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拒绝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
打出招商组合拳 三招实现大目标
姚天恩被评为
全国交通行业十大杰出管理人物
把转作风抓落实摆在重中之重
“到此一游”当休矣
莫以“听话”抑制孩子的防卫意识
媒体观点
全市2013年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会议召开
中信银行焦作分行鼎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5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到此一游”当休矣
□刘金忠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杜绝此类现象,需要每个公民的参与:家长有教育子女的责任,学校有管教学生的责任,游客有互相监督的责任,媒体有广泛宣传的责任……

  日前,有报道说,一位中国游客在埃及神庙古文物上涂鸦“到此一游”,丢人丢到国外去了,一时让所有国人蒙羞。

  我曾与朋友开玩笑说,这都是吴承恩惹的祸,他在《西游记》里写孙大圣逃不出如来佛手心时描述,泼猴一个跟斗翻到五根柱子下,以为到了天边,就在一根柱子上写了一行字:“齐天大圣到此一游。”看《西游记》的人太多了,好的没记住多少,“到此一游”这四个字大家都记住了。

  几百年来,“到此一游”被人们到处引用,真的是用滥了,几乎所有旅游景点都可见到这几个字,似乎人人都有了孙大圣的豪气,人人都有了高深的文化,殊不知这会给景点造成多大的麻烦,会给古老的文化遗产带来多大的破坏。

  据报道,著名旅游风景区泰山,到处可见“到此一游”字样,石碑上、墙上、树上、石头上……无处不有。而在其他景区,“到此一游”也让人触目惊心,甚至在故宫的铜缸上、颐和园的柱子上也有人刻上了这几个字,足见刻写“到此一游”者数量之多,胆子之大。

  其实,这种不文明行为由来已久,更早的不说,自我幼年时起,就看到过这些字样。曾经,我到距家不远的一座庙里赶庙会,见到了墙上刻有“到此一游”。当时,我还感到很新鲜,马上想起这是《西游记》里孙大圣的手法,很想模仿一下,可又嫌自己的字太难看,拿不出手,便没去刻写。后来,我在北京当兵,常去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游玩,也随处可见“到此一游”。那时,我感觉到的已不再是好奇,而是痛心。那时我想,游客把字刻在文物上,太扎眼了,如此毁坏文物的行为,怎么没人来管呢?近年来,随着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到此一游”的手笔更是泛滥成灾,惨不忍睹。

  说起来,乱写乱刻“到此一游”,都属“即兴之作”。去一处景区游玩,心情不错,信手掏出笔来,找个地方写上或刻上几个字,以作纪念,也算人之常情。但很少有人想到后果如何,你也写,他也刻,景区则不堪重负。目前,有的景区专门准备了笔和纸,请游人留下字迹,以作纪念,不失为一种避免“到此一游”的明智之举,至于能否根除“到此一游”的劣行,还得再观察一番。

  所到之处,留下字迹,倒也是古人云游四海的见证,那些名人的字迹也成了名胜古迹的一部分,比如泰山,很多名家的书法作品刻在岩石上,也是泰山一景,成了历史遗迹,也增添了泰山文化的底蕴。可当下在景区到处留下“到此一游”者的字,充其量只能算一种文化污染,可还是有不少人乐此不疲,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到此一游”的不良习惯屡禁不止,是游客的涂鸦意识根深蒂固?是社会重视不够?还是公民的道德品质问题?也许,种种原因都兼而有之。要想杜绝此类现象,绝非景区管理的事,更需要每个公民的参与:家长有教育子女的责任,学校有管教学生的责任,游客有互相监督的责任,媒体有广泛宣传的责任……整个社会需要形成合力,打一场歼灭战,使“到此一游”的不文明行为四面楚歌,彻底绝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