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丰舒潍
汛期已至,我市城区防汛准备好了吗?
“和备战高考一样,我们正在全力备战迎接汛期‘大考’,5月25日的那场暴雨算是一次‘模拟考’,对城区防汛进行了一次实战演练,既总结了经验,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昨日,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张长法向记者介绍。
5月23日,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收到市气象台发布的重要天气预报:25~26日,全市将有一次强降雨天气过程,降水量30~50mm,部分地区60~80mm。收到报告后,指挥部办公室立即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成员单位提前安排,适时启动城区防汛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查险除险等各项应对工作。市住建局组织安全监督站出动20余人、10台车辆,对在建的南水北调、住宅小区、市政道路工程基坑等重点部位进行督导检查,全部工地停止施工作业,并做好防塌陷、防滑坡、防水淹等预防工作。
5月25日,强降雨如期而至,路面出现明显积水,市城区防汛指挥部指挥长、副市长胡小平下达指令,立即启动城区防汛应急响应。各成员单位领导立即到岗到位,解放区、山阳区和市政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紧急出动20余台抢险车辆、70余名抢险队员,对城区易积水的友谊路、恒通路、焦东路、普济路等铁路桥以及易被顶开的窨井等隐患点进行布控,对市区所有道路、河道、沟渠等进行巡查,及时疏通排除积水,并组织人员疏导交通,确保道路通行安全。
“我市从1998年因强降雨造成洪涝灾害后,再没有发生过较大的洪水,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是最可怕的。”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副指挥长、市住建局局长陈战胜告诉记者,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市城区防汛指挥部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每年都专门修订和印发城区防汛应急预案,对组织体系与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善后处置和监督管理等都进行了具体安排,确保城区安全度汛。
我市城区防汛受地形影响明显,市区地处太行山的山前倾斜地,海拔高度100~200米,北部山势陡峻,与平原区变化呈现突然性,山前阳坡平缓,地势整体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变化较为明显。穿越市区的河道有“六纵三横”,分别为白马门河、普济河、群英河、瓮涧河、李河、山门河以及大沙河、新河、蒋沟,加上穿城而过的南水北调干渠工程和郑焦城际铁路工程,造成近年我市汛期排洪压力巨大。特别是城区南部新区大部及南水北调河道两侧区域,成为城区防汛工作的重点。
为了及早作好防汛准备,我市未雨绸缪,自3月初市城区防汛指挥部下发《关于开展汛期前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后,各成员单位对辖区内安全隐患进行了认真排查,建立完善了防汛隐患台账,并对照台账逐项整改或指定应对措施。在各防汛成员单位排查的基础上,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又组织人员对城区市政设施、河道、排水管网以及沟渠等进行了重点抽查,并结合城区实际修订完善了2013年焦作市城区防汛应急预案,特别是对易积水的桥涵和重点沟渠制订了专项应急预案,遇到汛情能按预案及时处置。
全力做好城市道路排水设施疏通,确保汛期畅通。从3月20日开始,市住建局在正常维修资金中列支专项资金对城区主要道路的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清挖、疏通,截至目前,共清掏排水管网95公里,清挖检查井3962座、收水井4346座。汛期,每次降雨后,市住建局还将组织对立交桥、道路交叉口、易积水路段等重点部位排水设施进行清挖和疏通,及时处理淤积堵塞问题,保障道路排水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与此同时,城区防汛各单位结合各自责任目标和工作实际,调整防汛应急抢险队伍,进一步明确负责人、联系方式、集结地点和抢险任务,确保抢险队伍能“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经初步统计,市五城区、驻焦部队和大型工矿企业组建防汛抢险队伍20支,抢险队员4000余人。在物资储备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城区已储存防汛袋类10余万条、铁锨5000余把、铅丝5吨、木桩5000余根、电缆1000余米、发电机10台、抽水泵20台、照明灯100只,以及抢险运输车辆、机械设备100余台。近期,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对各成员单位值守情况进行了3次抽查,各有关单位均能保持24小时值班人员在岗在位,带班领导通信畅通,上传下达各类汛情信息及时准确。
据陈战胜介绍,目前城区防汛依然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包括进一步摸排南水北调、郑焦城际铁路等大型工程沿线排水系统存在的隐患,与建设单位加强协调沟通,督促其将隐患整改到位;进一步摸清我市目前城区危房底数,建立台账,并结合实际完善危房居民迁安方案,把迁安明白卡发放到每户危房群众手中,迁安明白卡上要明确迁安地点、运输车辆、车主姓名、运输路线、联系人和联系方式,遇到情况能够有条不紊地按方案开展工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