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提升教育软实力,打造焦作的人才高地,对于推动焦作的转型发展尤为重要。就教育而言,争创一流,绿色发展,从眼前看就是要打造焦作名校,从长远看就是要打造焦作优秀的教育团队。
本报记者 刘 婧 李 涛
“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就教育工作而言,因其自身的全局性、先导性和基础性地位,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市教育局局长马秀泉认为,实现焦作梦,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养人才和提供智力支撑的重任,着力培养人才,创新科技,为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持续提升教育质量是现阶段焦作教育工作的主要攻坚方向。”马秀泉说,“教育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是重大的民生之一。办人民满意教育就是要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提升质量的目标就更加明确。”
在马秀泉看来,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突破口,就是实现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教育质量的极大提高。近两年,我市围绕丰富教育资源和提升教育质量,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在基础教育方面,我市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扩充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提升目标,搭建了全市教育质量监测平台;在职业教育方面,围绕我市经济发展主导产业,深入整合职教资源,强力推进了职教园区项目建设,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学校、重点学校11所,在全省率先实现职业教育强县全覆盖;开放办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借鉴外地名校办学经验,多方加强与国内名校合作办学。目前,我市一中分校和北京宽高教育集团、焦作十一中和河北省衡水中学、市十二中和山东省昌乐中学、武陟一中和周口郸城高中、沁阳一中和河北省衡水二中、市实验小学和人大附小等名校实现合作办学,形成了学习先进、借力发展的氛围。
“提升教育软实力,打造焦作的人才高地,对于推动焦作的转型发展尤为重要。”马秀泉认为,争创一流,绿色发展,从眼前看就是要打造焦作名校,从长远看就是要打造焦作优秀的教育团队。
在今后的工作中,突出一个核心,持续提升教育质量。就是要继续把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生命线,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各个学段特点,明确工作目标。高中学校努力为高等院校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全面提高上线率,实现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大幅提升;初中学校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业成绩方面实现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的稳步提升,中招优秀率、及格率大幅提升;小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为学生下一阶段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在职业教育方面,要紧紧把握我市经济建设的脉搏,围绕经济转型示范市,与焦作的经济发展需求对接,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与我市的主导产业对接。围绕我市的现代制造业、旅游业和城镇化建设等,适时调整主导专业,推进职业教育的强力提升,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只有优秀的团队,才能打造高品位的学校教育品牌。因此,下一步我市将着力打造名校长队伍、名班主任队伍、名教师队伍。深化五项改革,大力推进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市建设;继续创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综合实验区;加强全国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市建设;全面实施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继续扩大教育开放,增强教育发展活动。
推进工作,最重要的是实干。今年,要通过抓好五项实事,促实干。抓十大调研活动,广泛征求基层意见,通过调研提升把握工作全局能力,明晰工作定位,拓宽创新工作思路,为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决策科学化提供有效支持;抓领导干部听课活动,带动作风转变,组织各科室负责人,由局班子成员带队,每月两次深入各县市区和市直学校听课,以听课为契机,深入一线,了解基层,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基层、服务学校、服务群众的意识,提高能力;抓国家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提升服务水平;抓平安校园建设活动,构建安全防护体系;抓民生大讲堂活动的开展,邀请教育名家开办讲座,免费对社会各界开放,强化与社会沟通,就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学习方式改进、素质提升途径、人生目标选择等方面与家长和各界人士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使全社会更加关注教育民生,努力营造内部统一、外部和谐的优良发展环境。
“相信教育的发展一定能为焦作的发展、为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强化技术、人才和智力支撑,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马秀泉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