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吹拂的麦田一阵阵麦香扑鼻,河北省安国市麦客张雷、薛建胜等人就是闻着麦香一路来到温县武德镇武德镇村。
“歇够了,该进地干活了。”6月3日15时,休息了半天的张雷拍打几下屁股上的尘土,叫起倒在收割机驾驶室里小憩的驾驶员薛建胜,开始紧张的作业,机器的轰鸣声一下子打破了麦田的寂静。
正在收割的这片地有2.7亩。薛建胜双手紧握方向盘,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收割机在颠簸中匀速前行。他告诉记者,这片麦地的麦子有些湿,只能慢点开,既然村民愿意让俺干,俺就得干出漂亮活儿。他说:“最忙的时候,我除了吃饭全天都在驾驶室里,两人替换着开,收割机24小时不停,晚上睡觉做梦还在割麦子。”
站在麦地里,张雷脸被太阳晒得通红。他告诉记者:“我们6月1日从河北用拖车把收割机运到这里,600多公里路程,过路费全免,但是运费涨了,去年一台收割机的运费是1400元,今年涨到了2000元,收割价没有涨,每亩还是60元。我是第四年来温县了,这里百姓很厚道,从不欺负外地人。薛建胜是我的合伙人,他主要负责驾驶,我主要负责联系收割地块、丈量面积、算账。”
从15时到22时,张雷等人收完了30亩小麦。张雷说:“我们现在可以洗个澡,吃饱喝足养精神,再保养保养机器,因为已经与好几个村民约好了,明天要在路南的大片麦地里收割,大头还在后头呢!”
据了解,今年在温县参与麦收作业的大型收割机有660多台,其中外地收割机90多台,分别来自内蒙古、山西、河北、山东等地。
①望着自己的收割机远远驶来,张雷情不自禁地笑了。
②薛建胜(中)打开仓门,金黄色的麦粒倾泻而出。
③每收割完一块地,张雷都要认真记录。
④张雷等人吃住都在当地村民家里。
⑤收割机夜间作业。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影报道
名词解释
麦客:曾在北方陕、甘、宁一带流行的一种农民外出打工的方式,即每年麦熟季节,农民专门外出走乡到户,替人收割麦子。农业实现机械化后,每年都有大量农机手驾驶收割机走南闯北收割小麦,现在叫跨区机收小麦。这些农机手因和麦客有相似之处,所以也被称为现代麦客、机械麦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