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 娟 许宏伟
5月15日,市委书记孙立坤轻车简从来到温县,活力拳乡接受了一次特殊的“检阅”——
气势恢宏的温县一中新校区,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学校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一汪碧水蜿蜒其间的温县城东新区,展现着未来“北方水乡”的灵气;藏龙卧虎的温县产业集聚区,一个个超亿元新建项目工地正隆起新的增长极;碧色连天的供港蔬菜基地,散发着温县农业转型升级的魅力。
转型,对于温县来说,意味着什么?呼唤着什么?在温县县委书记魏曰高的心里,有着实现“五个转变”的谋划:实现工业规模由小到大的转变,农业效益由低到高的转变,三产服务由弱到强的转变,城镇化进程由慢到快的转变,民生投入由少到多的转变;有着争当“五个示范”的定位:在太极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争当示范,在农业高产高效上争当示范,在生态环境建设上争当示范,在加快工业发展上争当示范,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上争当示范。
样本采集点一:温县产业集聚区
温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庆军说:“要实现工业规模由小到大的转变,招商引资首当其冲要‘转’。这两年来,温县招大引强,就是‘转’出来的结果。”
作为温县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参与者,张庆军见证了近两年来的招商成果。仅2012年,就有总投资10亿元的中节能风力发电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凯创重工机械设备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浙江中财集团化工建材项目、总投资11.6亿元的中科福兰特热卷法兰及高强板材项目等共36个超亿元项目落户集聚区。2013年上半年温县招商喜报频传,一批大个头项目相继签约,投资“洼地”再度风生水起。
张庆军用“三变”来形容温县“转型”招商新感受:“一是变得更理智。以前逢商必招,现在变得挑三拣四,注重特色。两年间30多个项目被拒之门外;二是变得目标更明确。要求县领导每年交结国内500强企业,招大商。去年年初以来,温县先后与国内500强企业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湖北宜化集团等实现合作;三是招商底气变得更足。温县的城市、集聚区、水系等规划建设大气十足,招商人员信心更足。
样本采集点二:供港蔬菜基地
供港蔬菜基地领军人物侯国胜说:“转型对我来说,就是黄土地绿蔬菜转出金效益。现在县里把农民思想念转了,我们才能做大事,赚大钱!”
侯国胜是豫北供港蔬菜种植第一人,但8年前他决定在村里包地建供港蔬菜基地时,几百亩土地的事儿让他彻夜难眠。如今,县里通过各种方式转变了群众观念,在国盛蔬菜的引领下,温县供港蔬菜基地数量发展到5家,土地流转面积近万亩,年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年供港蔬菜22000吨,直接带动2000余户农民致富。
侯国胜把供港蔬菜做出大产业,尝到了温县“农业效益由低到高转变”的甜头,而土地流转只是温县农业“转型”的亮点之一。近两年来,温县农业“转型”亮点十足:去年,温县通过与全国500强企业湖北宜化集团成功实现战略合作,组建了总投资1亿元的温农丰华种业有限公司,今年,温县提出要谋划小麦良种产业集群,建设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基地,优质农产品基地、高产高效怀药种植基地,并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作为“三大百亿”产业之一进行培植,一方面扶持天香面业、怀山堂、立达老汤等本土企业做大做强,一方面围绕产业开展招商,先后使总投资3.02亿元的温县国际铁棍山药交易中心项目等一批新项目纷至沓来,温县在农业高产高效上争当示范初见成效。
样本采集点三:海旺弘亚集团
海旺弘亚集团董事长任海旺说:“温县太极拳发源地的品牌叫得更响,城市变得更靓,投资环境越来越好,这些在我看来都是‘转型’亮点。所以,我才希望通过投资新项目建设为家乡‘三产’转型出把力。”
任海旺作为温县走出来的太极名师,涉足商界以来,先在温县建起了海旺弘亚大酒店,去年至今,他决定再投资15亿元建设海旺弘亚温泉度假酒店、海旺弘亚经济综合体等项目。
这分投资热情源自温县太极拳产业开发的持续深入和城市建设的大手笔。两年间,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演武厅和接待中心项目完工,总投资20亿元的陈家沟太极拳文化生态园项目等近十个超亿元项目陆续引进,陈家沟文化旅游区建设如火如荼。
样本采集点四:温县一中新校区
温县一中校长朱瑞晨:“转型对一中来说,不仅是转出了一个新校区,更是转出了发展的新境界。”
作为全市乃至全省名校的温县一中,是温县教育的最大亮点,也是近年来温县民生投入由少到多转变的最大受益者,易地建成的新校区堪称国内一流的现代化高级中学。近年来,温县挤出有限财力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廉租房、公租房工程,农村公路工程等,仅教育方面,先后投资1.2亿元,建成了县一中新校区一期、职教中心新校区二期和第三实验中、小学。
也许,我们采集的几个样本,还难以反映温县发展的全貌,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温县转型的坚定信心、持久动力,这种信心和动力,必将换来温县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