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鹏
这是一个饱含深情、充满爱意的感人故事。
近日,细雨绵绵,沁阳市柏香镇西王良村村民和占朝像往常一样躺在床上。
自2006年夏天被确诊患上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这一“肌肉癌症”之后,随着肌肉的萎缩,一个标准的北方汉子,现在体重只有几十斤。
思路清晰的他虽然几乎丧失了语言表达功能,但从他的眼神中,你能很轻易地捕捉到这样的信息:幸福、满足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这一切,源于他的妻子,被人们誉为沁阳市“最美乡村媳妇”焦平果。
这个感人故事缘起于一次相亲。
1999年,经媒人牵线,和占朝和柏香镇大董庄村村民焦平果一见钟情,不久后便走进婚姻的殿堂。
婚后,和占朝在外跑运输,焦平果在家里操持家务。虽然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但小两口依然保持着当初的热度,过着甜甜蜜蜜的小日子。
2001年,爱情的结晶呱呱坠地,使两个人的心贴得更紧,感情愈加浓厚。
正如焦平果所言,除去出车的时间,和占朝每天在家悉心照顾母子俩,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将这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推向破碎的边缘。
2005年6月的一天,和占朝出车在外,途中感到左臂困乏无力,当时以为有些疲惫,并没在意。可此后的一年间,这种症状越来越严重,他连搬、拿东西的力气都没有了。
无奈之下,和占朝到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诊断结果出人意料,他所患的是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这种被称为“肌肉癌症”的疾病在全世界尚无治愈病例。
噩耗传来,深深爱着妻子的和占朝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作出了一个决定:劝焦平果及早离开这个注定要走向深渊的家。
同时,得知这一消息的焦平果的家人、街坊邻居也都劝她:“趁着自己还年轻,赶紧再找个人家吧!”
同样深深爱着丈夫的焦平果却从未改变过主意。她对丈夫说:“即使你卧床不能动,只要有你、有儿子、有我,我们依然是一个完整的家。”
焦平果踏上了漫漫的寻医问药之路。
经过多方打听、申请,焦平果为丈夫争取到石家庄医灵医院、中国医师协会的资助,免费为他提供了3年的利鲁唑片(3000多元一瓶)。每次去石家庄取药,焦平果只带几个馒头、一瓶水。取药回来,她更像得到了宝贝一样珍藏着。
为了让和占朝重新站起来,每到粮食收获时节,焦平果总是迫不及待地卖粮筹钱,然后就带着丈夫四处求医。这几年,夫妻俩到过北京、去过上海。
焦平果说:“这种病很花钱,药很贵,而且这些药大都算是补品,新农合不能报销。”
虽然焦平果干活格外卖力,虽然一家人享受着低保,虽然亲戚朋友也有资助,但是高昂的医疗费用还是让这个不幸的家庭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债务。
和占朝除了脑子能正常思考事情、内脏器官能正常维持生命外,手脚逐渐变得软而无力,失去站立能力,连舌头都萎缩到毫无知觉。焦平果依然悉心照顾着丈夫,每天给他按摩,喂他吃饭,为他接屎接尿,每一件事都做得认认真真,像对待婴儿般小心谨慎。
“他的舌头已不能搅拌食物,只能用牙简单磨碎后吞咽。每次喂饭我都先用小勺喂到他嘴里,然后用筷子慢慢推送到他的齿部,光吃冲鸡蛋就要半个小时,吃一顿饭最长要两个小时。”每次喂饭,都给焦平果带来揪心的痛。
8年来,焦平果用她瘦弱的肩膀支撑着这个家。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她从不计较,而丈夫和家人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这些年可苦了平果这孩子!按摩、擦洗、护理、喂吃喂喝,还端屎端尿……一天到晚从不搁下。”婆婆的话,让焦苹果更加坚毅。如今,儿子已经12岁,乖巧、聪明、懂事,是焦平果最大的安慰。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让她坚定地守护着这个家?
“俺两人感情好,感情就是精神支柱吧。不管到啥时候,我都不会抛下他。哪怕他一辈子都是这样,我都愿意伺候他!”“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救他,想让他重新站起来,哪怕只有一丝希望,哪怕付出我的全部!”焦平果说。
(焦平果的先进事迹由本报与焦作广播电视台《焦作新闻》(电视和广播)、《零距离》栏目和《焦作广播电视报》及焦作网共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