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国·世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成功自动交会对接
要闻简报
三“吻”天宫展现中国道路自信
神十航天员
成功进驻天宫一号
迪拜现世界最高“扭曲塔”
合肥批捕13名传销抗法人员
被加纳抓扣中国采金人员已全获释
延伸阅读
美国家安全局局长
为“棱镜”监视项目辩护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6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伸阅读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私人银行争抢富豪 教太太防小三帮子女相亲

来源:荆楚网讯

严密的安保、奢华的装饰、外加一间布满保险柜的密室……大多数人提及私人银行,脑海中浮现出的场景更多源自电影中的镜头。如今,为了争夺日益增长的富裕人群,中国银行业纷纷为有钱人“开小灶”——推出私人银行业务,从普通的存取款发展到为个人进行资产管理,甚至延伸到高端的日常一对一生活服务。当然,这种高端服务,通常只对金融资产几百万、上千万元的“有钱人”。

上月初,招商银行与贝恩管理顾问公司联合发布《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湖北地区可投资资产为10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士规模在2012年已超过1.7万人,去年增量超过6千人。这意味着,在过去的一年中,平均每天有16位湖北人迈进千万级富豪的行列。这些千万富豪,便是江城私人银行争抢的主要对象。

私人银行到底是什么样的?目前私人银行有哪些业务?记者连日来,探访武汉8家私人银行,揭开私人银行面纱。

记者探秘:入口隐蔽,内饰奢华

上周一,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的私人银行,发现不少银行私人入口都颇为隐蔽。中信银行的业务大厅内,并未发现明显的带有“私人银行”字样的标识,直到工作人员前来引导,才发现在大厅一侧的“个人理财中心”入口旁,立有一块窄小的指示牌,红底黑字印着“私人银行”四个字。

走进私人银行大厅,厚厚的地毯、欧式的沙发、大厅顶部硕大的吊灯使这里看起来富丽堂皇。墙上挂着色彩柔和的油画,画下立有透明的玻璃展示柜,细看才知,柜内陈列的均为百年以上的马爹利蓝带。

刚刚落座,漂亮的工作人员就上前轻声询问是要喝菊花茶、咖啡、还是冰水。大厅背后的狭长走廊上设有数间理财工作室。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为了方便在室内对客户进行一对一的服务。还有苹果电脑,供客户上网查阅信息。

在兴业银行武汉分行私人银行大厦,除了设有一般常规洽谈室、商务厅外,还配备了模拟高尔夫室、KTV吧、健身房、淋浴间等各种功能厅。“客户可以不定期在这里举办PARTY,或其他私人宴请,也可以在这里进行商务会谈。”兴业银行武汉分行财富管理部经理钱凌玲介绍说。

增值服务:租球场、专家预约、防小三培训

“对客户的财务和资产进行管理,并不是我们唯一的工作内容。”建设银行一位私人银行客户经理介绍,他们的服务几乎囊括了客户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客户喜欢品茶,我们会把他们请去云南请专家指导购买高档茶叶,客户喜欢自驾飞机,我们就会帮助他们加入海南的私人飞机俱乐部。”

中信银行则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各大城市设有私人银行客户专属高尔夫会所,为客户提供多种优惠服务。一些银行则计划对富太太们进行“防小三”培训,向她们传授维持婚姻稳定的“秘籍”。

此外,私人银行客户往往会享有一些其它方面的“特权”,如代为办理大医院的知名专家预约挂号。机场专设贵宾厅,其供私人银行客户休息娱乐,并提供绿色快速登机通道等。

二代教育:帮助培训子女、物色相亲对象

值得注意的是,各行在争相推出优质特色服务的同时,不约而同地将服务对象的范围延伸至客户子女,即常说的“富二代”。

代办出国留学、组织海外游学已屡见不鲜。一些银行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客户子女推出了内容各异的服务。中信银行“未来领袖”俱乐部为0-3岁的孩子准备了启蒙音乐会、国学启蒙等;对于18岁以上的,则提供理财培训、化装酒会、海外金融岗位实践等服务。

招商银行则为二代子女每年秋季举办青年精英论坛,为这些未来接班人提供更多的投资信息,并为其拓展互相交往的平台。兴业银行为富二代提供暑期夏令营的活动,丰富客户子女理财、礼仪等方面知识。

在武汉本地生活的“80后”钟鸣,从海外留学归来,在参加私人银行举办的几次论坛后,除了了解财富管理话题外,“与同一环境下的人接触沟通有了很多共鸣,获得了许多投资的经验。”

有趣的是,私人银行也帮客户子女物色对象。据武汉一家私人银行理财经理介绍,“正在筹划为这些‘二代’们举办一些交友活动,帮他们建立缘分”。

客户分级:最高门槛千万元,民企老板为主

享受这些奢华级的私人银行场所及各种增值服务,没有个几百万元身家是进不去的。在对本地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几家私人银行的走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同银行私人银行的“入门级”标准,大都在资产数额为600万元-1000万元不等。值得一提的是,这1000万元并非是指个人全部资产,而是指日均流水要达到1000万元。

此外,对于已进入私人银行的客户,根据其资产数额的不同,银行一般会将客户划分为3-5个层级,犹如金字塔一般,最顶级的客户往往资产上亿。层级越高的客户,在私人银行所享受到的服务就越专业、越精细。例如一些银行根据顶级客户的需求,为其联系私人游艇俱乐部,全权代理游艇的租赁、购买事宜。有的一旦成为最顶级的客户,支行行长将带领团队亲自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内容包括量身定制理财产品、协助其进行财富管理。

在招商银行武汉分行私人银行,该行推出的“家庭工作室”,其服务对象针对投资资产5000万元以上人民币的超高净值家庭。为这些超高净值家庭资产制定专属的投资和风险控制策略:如何财富保值、公司如何税务规划、跨境资产如何配置。

对于客户数量及个例,客户经理都闭口不谈。记者几经周折,从接近私人银行客户的人士那里得知,武汉一家私人银行曾为一位资产超千万的房地产投资商,量身定制理财产品,并根据市场情况每年调整,使该产品收益率始终保持在高出银行常规收益3%-10%的水平。投资人对银行为自己定制的理财产品非常满意。

据这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私人客户主要以民营企业家为主,占七成左右。另有职业经理人、企业高管、股东、自由投资人等。“大多数人觉得高端客户以男性为主,其实不然,有些私人银行女性客户已超过男性高端客户”。

荆楚网讯 见习记者陈玉洁 李琪 通讯员徐珊珊 闫菁菁 魏江涛 张励蔚 潘丽莉 陈迪喜 徐石 向华

传樱桃盐水浸泡有虫爬出 专家称可证明无农药

来源:北京青年报

  继杨梅有虫之后,樱桃也中了招。近日,一则“樱桃在盐水中浸泡后,会有白色小虫爬出”的传言搅动了不少市民的心。专家称,小虫只是果蝇幼虫,无害,且可以证明水果无农药。只要多泡会儿盐水,市民照样可放心食用樱桃。

  “不只杨梅,樱桃也得泡盐水。”近日,南京、青岛等多地网友称,买回的新鲜樱桃,用盐水泡上几分钟,发现有白色小虫从果皮下钻出来,不知樱桃还能否食用。

  多名网友照此实验,有人真泡出了软体白色小虫,并附上照片,直呼恶心;有的则称这是谣言,自己把樱桃泡了一个小时,颗颗完好,并指出这种不负责任的谣言会伤害果农。

  十三陵附近一樱桃采摘园老板胡先生也正在关注这个传言。他认为樱桃里有虫也很正常,其他不少水果也有。他们采摘园会在樱桃树开花时打一次杀虫除菌剂,此后直到采摘果实也不会施农药,目前采摘园里也没发现樱桃有虫,生意也未受影响。

  记者实验:只有一颗樱桃有虫

  前晚,记者从亚运村安慧里一水果店及附近的菜市场分别购买了两种樱桃,一种个头较大,果皮颜色较浅,售价30元/斤;另一种个头较小,紫红色,18元/斤。

  为了便于观察,记者选取51颗最新鲜的樱桃,分放到注满水的三个容器里,各加入一勺食盐。10分钟后,除了附着在果皮表面的气泡,樱桃并无异样。但半小时后,在其中一颗樱桃上,一条线头大小的白虫顶破果皮。离水后,小虫迅速缩回。此后,这些樱桃继续浸泡在盐水里。10个小时的时间里,未再发现有虫。

  听闻这个结果,回龙观居民徐先生感到意外。因为他从网上关注到这则消息,但其本人先后买了10斤樱桃,泡过盐水后,没有一个发现有虫。

  专家解惑:遇到果蝇无需紧张

  昨天下午,北京农学院昆虫学教授王进忠告诉记者,盐水泡出的小白虫应该是果蝇幼虫。这类果蝇是以植物果实为食物,在果皮下产卵。如葡萄、西瓜等含糖度高的水果,都是果蝇产卵的最爱。

  昆虫专家们注意到,近年来,果蝇的繁殖阵地越来越大。以前野生樱桃抗病性较强,所以此前较少出现果蝇幼虫,但近年来,市民对樱桃需求越来越大,樱桃种植数量越来越多,且品种培育上倾向于糖分更多、味道更香甜,便会更容易吸引果蝇选择果皮产卵,因此这些幼虫一般出现在晚期采摘或熟透的樱桃内。

  不过,由于其幼虫生来就是吃果肉的,不会携带传染病菌,一般对人体无害。市民购买樱桃时,最好选择刚采摘下来的新鲜果实,食用前在盐水中浸泡半小时。此外,果蝇幼虫的发育速度受环境温度影响,所以一时吃不完的樱桃最好冷藏。

  事实上,果蝇虫卵普遍存在于樱桃、葡萄等水果果皮上,只是肉眼难见,所以市民不必在感官上有所不适。

  虫子远没农药可怕

  有市民称,即使知道虫子无毒,但知道这个现象后,再食用时心理上仍会觉得别扭。

  “其实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对此看得相当淡然。她认为,无论桃子、梨子里的食心虫,还是樱桃上的果蝇蛆,它们仅仅想分享水果,并不想主动攻击人类。虫子本身是无毒的,只要对健康没影响,去掉有虫部分,并清洗干净就可以食用。

  其实,只有生活在都市里的消费者,才会觉得“没虫”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只要多亲近自然、了解农业生态,就会知道果实有虫太正常不过了。

  虫子远没有农药可怕。消费者不能一边要求纯天然,一边又谈虫色变。人们要接受果实的这种不完美,因为这是自然的选择。(见习记者 孙静)

(来源:北京青年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