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扎扎实实做好防汛工作
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图片新闻
市领导检查防汛工作
征兵时间由冬季调整到夏秋季
大棚油桃 抢“鲜”上市
坚持创新驱动 引领转型攻坚
我市项目首次列入国家级
高端外国专家项目计划
粮安天下的责任和担当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6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棚油桃 抢“鲜”上市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王 璐 常彩云

  日前,记者一行来到了武陟县大虹桥乡韩原村。走进村南头的温室大棚,记者顿时眼前一亮:红彤彤、沉甸甸的油桃挂满枝头,枝随果斜,清香扑鼻,煞是喜人。大棚桃的主人是十里八乡响当当的“种桃大王”杨永军,他一家正忙着采摘、装箱,抢“鲜”上市。

  “来一个尝尝吧,咱这都是绿色水果,摘下来不用洗就能吃。”热情的杨永军说,“俺的大棚桃是5月中上旬开始上市的,之前种大田桃,得晚一二十天才能上市,价钱便宜,销路还不好。”

  “通过巧打时间差,5月份这棚里的桃就到了盛果期。俺平均一个大棚赚1万元,这收益可比种大田桃强多了。”正在摘桃的杨永军的妻子宋菊香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俺1990年开始种大田桃,头几年行情还不错,后来种的人多了,销路就不中了。”杨永军说,“后来俺在电视上看到山东那边种大棚桃挺挣钱,马上就去跟人家学了。”

  从山东回来后,杨永军把自己的4亩地全部改种成温室大棚桃。经过科学管理,他的“室内桃园”第二年不但赚回了本钱,还挣了3万多元。尝到甜头的杨永军夫妇信心倍增,先后建成了20个温室大棚。

  说起大棚桃的经营之道,杨永军说:“技术+辛苦=收入。”①3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