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王 璐 常彩云
日前,记者一行来到了武陟县大虹桥乡韩原村。走进村南头的温室大棚,记者顿时眼前一亮:红彤彤、沉甸甸的油桃挂满枝头,枝随果斜,清香扑鼻,煞是喜人。大棚桃的主人是十里八乡响当当的“种桃大王”杨永军,他一家正忙着采摘、装箱,抢“鲜”上市。
“来一个尝尝吧,咱这都是绿色水果,摘下来不用洗就能吃。”热情的杨永军说,“俺的大棚桃是5月中上旬开始上市的,之前种大田桃,得晚一二十天才能上市,价钱便宜,销路还不好。”
“通过巧打时间差,5月份这棚里的桃就到了盛果期。俺平均一个大棚赚1万元,这收益可比种大田桃强多了。”正在摘桃的杨永军的妻子宋菊香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俺1990年开始种大田桃,头几年行情还不错,后来种的人多了,销路就不中了。”杨永军说,“后来俺在电视上看到山东那边种大棚桃挺挣钱,马上就去跟人家学了。”
从山东回来后,杨永军把自己的4亩地全部改种成温室大棚桃。经过科学管理,他的“室内桃园”第二年不但赚回了本钱,还挣了3万多元。尝到甜头的杨永军夫妇信心倍增,先后建成了20个温室大棚。
说起大棚桃的经营之道,杨永军说:“技术+辛苦=收入。”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