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打正规急救电话,却来了一辆假冒120救护车。近日,一次未能成功的转院,造成温州市民黄先生命悬一线。这件事引出重重黑幕:急救中心在“倒卖”危重病人?经查,假冒120救护车隶属温州华侨骨伤医院,该院副院长吕爱莲在接受采访时笑答:我们是缺,缺管理。(据6月12日央视新闻)
笔者以为,这位副院长所谓“缺管理”其实是避重就轻,这件事所反映的急救中心“倒卖”危重病人才是问题的症结。
我们不妨细细分析一下,病人妻子林女士通过120拨打的是温州市急救中心的电话,来的怎么会是温州华侨骨伤医院的车呢?这背后究竟是急救中心的问题还是医院的问题?是司机从别的渠道获知用车信息而来抢生意?急救中心派出正规的急救车了吗?
在事发之后,经过记者及相关部门调查终于找到了答案。报道称:“‘山寨’救护车导致病人病危,急救中心人员被曝向温州华侨骨伤医院提供信息收回扣。显然,急救中心在‘倒卖’危重病人。”看完之后,让人不寒而栗,人命关天的事变成了儿戏。
回想一下,近年来,从120热线插播广告到救护车中途将病人丢弃路旁,120急救服务一再陷入各种丑闻。究其根源,在于我国目前尚没有一部法律能够明确急救中心的权利和义务,这就使得医疗急救市场的管理相当混乱无序。
另外,不少城市正规运营的救护车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这也导致120急救电话打不通或者救护车迟迟未到的情况不断发生,给“山寨”救护车提供了可乘之机。
“山寨”救护车就像一只披着羊皮的狼,防不胜防,这是管理的缺失,更是职业良知的失守。“我想我老公不会是第一个,但我希望是最后一个。”林女士的话可谓一针见血。
笔者认为,治理“山寨”救护车一定要标本兼治,只有斩断“山寨”救护车背后的利益链,才能还原被金钱锈蚀的生命救护线,给生命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