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边疆
项目简介
踢毽子又称毽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族体育活动。它起源于我国汉代,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20世纪30年代曾涌现出一批全国闻名的踢毽子能手,此后一度沉寂。新中国成立后,这项民族体育运动才逐渐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84年,原国家体委将毽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组织了全国毽球邀请赛。
毽球分网毽、花毽两种。网毽的比赛场地类似羽毛球场,中间挂网,团体赛每方各3人,每局15分。比赛时,运动员可采用脚内侧、脚外侧、正脚背踢球,不得用手、臂触球,但可用胸停、膝顶球;分一传、二传、进攻;进攻技术有倒勾、脚踏、肩压、头攻球,难度较大。因此,毽球有“羽毛球场地、排球规则、足球动作”之说。
花毽即花样踢毽,不用网,几个人围在一起踢,观赏性分较强。比赛有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
健身效果
《辞海》上说,踢毽子“对活动关节,加强韧带、发展灵敏和平衡有良好的作用”。据毽球爱好者的体会,经常进行这项活动,对颈椎、腰椎很有好处。总之,可以活动筋骨,促进健康。
练习者说
关宇,网名“鲨鱼”,男,46岁,在企业工作。他说:我踢毽球是为了减肥和增强体质。三四年前刚开始练时,体重近100公斤,现在减了12公斤,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耐力都提高不少。毽球运动简单易行、老少皆宜。焦作的毽球运动起步晚、基础差,没有老师指导,很多东西我们都是自己摸索着踢。为了学技术动作、比赛规则,我们几个骨干自费去洛阳学习,回来再教其他人。现在我们已经可以进行“平推”(双方你踢过来、我踢过去,没有进攻)这种初级比赛,还可以踢花键,而且培养出了自己的裁判。网毽高级比赛是进攻性的,技术难度大,目前焦作的人还不会,但洛阳玩毽球的都会,我们将来也要学。踢毽球都是自发的,其中有工人、有干部,有退休的、有正上学的,大家每天六七点从家里来到人民广场,或打比赛,或踢花键,热热闹闹、嘻嘻哈哈,其乐融融,那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啊!生活工作中的不开心,以及委屈、忧愁、压力,此刻都烟消云散,人人脸上都挂着开心的笑。
踢球中有时因为动作不规范,或准备活动没做好,不少人都出现过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情况,但大家依然乐此不疲。我曾经因为小腿肌肉拉伤歇了一个月,好了以后继续踢。为什么?因为这里边有一种乐趣,一种生活中很难找到的乐趣。其他人受伤后不能上场,可心里放不下,早上就来散散步,和大家开开玩笑——大家对毽球、对这个圈子已经产生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
目前,焦作市区几个大的公园,像人民公园、森林公园、龙源湖公园、人民广场等,每天都有不少人踢毽球,算起来有三四百人。也就是说,从去年开始,焦作的毽球运动规模、技术水平都上来了,因此,大家迫切希望成立一个自己的组织——焦作市毽球协会,将来可以名正言顺地代表焦作市参加比赛。我们现在已经向市体育局提出了申请,希望得到体育局和媒体的大力支持,让我们梦想成真。
贾云霞,女,39岁,在某大型商场工作。她说:我练毽球有三四年了,刚开始在东方红广场几个人学着踢,慢慢就喜欢上了,坚持下来了。我在商场上班,每天早上6点起床,给孩子做饭,送孩子上学后,七点十几分来人民广场踢毽球,练到8点40分再去上班。我以前踢网毽,但网毽运动幅度大,我的腰不太好,就改踢花键。花键要求身体协调性、柔韧性要好,踢起来很好看,老少都可以踢。而网毽属于竞赛性的,运动比较激烈,建议45岁以上的人不要踢。当然,身体素质好的也可以踢。几年来,通过坚持踢毽球,我的身体比以前好了,以前一年要感冒好几次,现在除了冬天感冒一两次,夏天基本没生过病,而且工作起来也感到精力充沛。
记者感言
早上或是下午晚些时候,从人民广场经过,经常看到东边的绿荫道上有不少男男女女在踢毽球,看他们矫健的身姿,听他们爽朗的笑声,每每让人感动、让人艳羡,让人勾起儿时的回忆。小小毽球,在热爱生活人们的脚上飞来飞去,飞出快乐,飞出健康,飞出和谐,飞出希望!
上图① 关宇在网毽比赛中发球。
上图② 贾云霞在做花键中的“后打”动作。
本报记者 李边疆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