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焦作新闻/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生态水系建设扮靓“美丽温县”
温县多家事业单位
公开招聘工作人员
今年前5个月企业所得税
入库税款突破千万元大关
马村区经济社会发展再擂重鼓
上半年“两税”收入超过两千万元
大爱无疆
马村区政协委员视察畜牧工作
优质计生美化群众生活
蔬菜大棚铺富路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6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水系建设扮靓“美丽温县”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眼下,人们漫步在滨河公园,走在景观大桥上,放眼望去,宽宽的河道里,水面碧波荡漾,水清见底,公园里更是芳草萋萋,绿树成荫,好一幅醉人的景象。

  蚰蜒河滨河公园是温县20公里环城水系的一段,这是温县大力实施生态水系建设带来的可喜变化,已成为温县城区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面对眼前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美丽景色,你绝对不会想到它的前身是条“臭水河”“毒水河”。

  近年来,温县发挥南临黄河、北有沁河的水源优势,以建设生态宜居县为目标,采取引水补源、河道综合整治的办法,全力做好水文章,相继实施了引黄、引沁、引济和蚰蜒河、新老蟒河整治,以及环城水系等一批水利工程,初步形成了集补源、灌溉、防汛、景观于一体的水系网络,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温县境内有河流13条,全长226.8公里,水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由于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农田灌溉、工业用水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全部依靠地下水,因此造成水环境逐步恶化,形成了全省最大的清风岭漏斗区。为改变这一现状,高效利用水系资源,县委、县政府以引水补源为前提,大手笔规划,推动温县向“生态型亲水城市”发展,委托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编制了集水、树、路为一体的《生态水系总体规划》,规划整合了全县水系资源,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力求体现生态宜居、地域文化特色。经过不懈的努力,一个亲水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正在一项项水利工程建设中渐露新姿。

  温县水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将境内13条河流综合规划,达到水清、路畅、树绿;在沁河上设计小型橡胶坝,解决引沁灌区水源问题,并把引黄、引沁、南水北调、小浪底北岸灌区和广利渠结合起来,使河道水质得到补充和改善。二是利用南水北调取土坑建立平原小水库,作为城东新区的生态水源和抗旱应急水源。三是对小浪底北岸灌区温县段进行全面规划,解决清风岭地区近23万亩农田灌溉问题。目前温县已改造河渠89公里,年引水7000万立方米,累计引水1.8亿立方米,发展补源面积170平方公里,以灌代补面积达15万亩,新增加河道灌溉面积4.5万亩,为全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今年温县将完成蚰蜒河西段整治工程,治理区段从温博路至温沁路,全长2.3公里,对原有河道进行拓宽改造,预计10月底完工;完成荣蚰河南段整治工程,治理区段从荣蚰河1号路桥起至污水处理厂,全长700米,对原有河道进行拓宽改造,并计划在污水处理厂新建占地50亩的人工湖;实施老蟒河城区段治理工程,治理区段为城区5.2公里,全长5.9公里,对原有河道进行拓宽改造并进行景观美化,预计12月底完成。重点工程建设方面,目前已完成蟒河城区段改造工程,疏通清淤河道和新建防汛路8.3公里,改建张庄交通桥1座;实施陈家沟引水二期工程,新开挖引水干渠4公里,新建交通桥3座,预计12月底完成工程任务并试通水;实施济蟒截排治理工程,治理区段为济蟒截排温县段,全长5公里,主要工程有修建桥梁、节制闸、引水闸、堤防加固等,预计11月底完工。

  水润温县皆灵性,亲水家园景色新。生态水系建设使温县城乡河道通畅、渠水清澈、风景秀美,地下水源得到有效补充,河渠水质得到改善,一个“水清、树绿、路畅、天蓝”的生态宜居县雏形初现,“水绕城走,城在水中”的生态景观也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张怀中 张金龙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