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中医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第三届“冬病夏治”节即将开幕
糖尿病患者的守护者
夏季腹泻 辨证施治
含漱疗法治牙痛
“冬病夏治”要避免四大误区
三 七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6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夏季腹泻 辨证施治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孙阎河

  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肠道传染病也进入了多发季节。日前,记者在市中医院门诊发现,前来就诊的胃肠道患者明显增多,其中以腹泻者居多。那么,中医在预防和治疗夏季腹泻方面有哪些特点呢?为此,记者采访了该院消化科主任陈百顺。

  说起夏季腹泻,陈百顺指出,夏季肠道传染病是导致夏季腹泻的主要原因,患者常以腹痛、腹泻或脓血便为主要症状,大多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中医将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者划分为中医泄泻的范畴,如以黏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者,则归属痢疾。此类疾病的高发季节属于中医的长夏时节,长夏湿气当令,湿盛则濡泄。脾脏喜燥而恶湿,加之饮食过量或过食油腻及生冷食物,更容易损伤中阳而致运化无力,湿浊内生,混杂而下,故成泄泻。夏季脾运不及,加之过食油腻、辛辣及不洁之品则容易导致内伤饮食,外感时邪,积滞与气血搏结而出现下利黏液脓血便之痢疾。

  对于中医如何辨证治疗夏季腹泻,陈百顺介绍,中医认为夏季腹泻主要有寒湿泻、湿热泻、伤食泻、脾虚泻等,其中寒湿泻的症状主要为腹泻清稀,甚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纳呆或伴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肢体酸痛、舌苔为薄白或微腻、脉浮缓。这类腹泻是由于过多食用冷饮,损伤脾胃,或因天气过热,敞胸露怀,眠于户外及阴凉潮湿之地,或开空调、吹电风扇过度,感染寒湿之邪,侵犯脾胃,以致脾胃升降失常,清浊不分,水谷并走于大肠所致。可选用藿香正气水(丸、软胶囊)治疗,儿童可服用午时茶。

  湿热泻的症状为腹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便色黄而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烦躁口渴、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这类腹泻多由于感受暑湿之邪或肠中有积热(如平素喜饮酒、过食辛辣刺激之品者)导致湿热互结所致。可选用葛根芩连片、克痢痧胶囊等治疗。

  伤食泻的症状主要为腹泻粪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之物、腹痛肠鸣、泻后痛减、腹胀嗳气、打饱嗝有酸臭味、舌苔厚腻或垢浊、脉滑。这类腹泻多由于暴饮暴食、宿食内停,阻滞于胃肠,致脾胃受损,运化失职,水谷精微不能吸收,以至停为湿滞所致。可选用加味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启脾丸及香砂养胃丸等治疗。

  脾虚泻的症状为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食后胀闷不舒,稍进油腻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伴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这类腹泻多由于长期饮食失调,或劳倦内伤,或久病缠绵,引起脾胃虚弱,加上暑湿之邪易伤气困脾,致脾胃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以致饮食、水湿停滞,消化不良,清浊不分,混杂而下,便次增多遂成腹泻。可选参苓白术散(或丸)、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补脾益肠丸、香砂养胃丸等治疗。

  最后,陈百顺指出,泄泻患者要注意补水,如腹泻较甚,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需要补液,补充电解质,中医药治疗肠道传染性疾病疗效确切,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变态反应等多重功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