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仕智
蓝天白云,空气清新。
不见烟雾缭绕,没有刺鼻的烟味。
这是今年三夏怀川大地出现的喜人景象,更是我市抓禁烧抓出来的喜人结果。
连日来,记者奔赴各地,走乡村,进田间,问真经,今年我市各地三夏抓禁烧,出现了许多从根子上治焚烧的新亮点、新气象。
“五边清”,麦秸一扫光
沿人民路进入修武县境内,从县西到县东,从周庄乡到郇封镇,无论是主干道、次干道、乡村公路、田间生产路,还是村边、地边、坑边、树边,记者很少看到成堆的麦草。
“路边、村边、地边、坑边、树边‘五边清’,把麦秸一扫光,彻底消除了焚烧隐患,是今年我市禁烧工作的一个亮点。”市环保局副局长王革新在下乡检查秸秆禁烧工作的路上对记者说。
因为去年秋季焚烧秸秆,博爱县金城乡被列入今年三夏“秸秆禁烧重点管理乡镇”。为了消除焚烧隐患,该乡在麦收期间,分东、中、西3片,9个村为一片,2个乡班子成员带一片,在抓好禁烧的同时,组织发动各片的干部群众,一边收小麦,一边清理秸秆,做到了日产日清,不留隐患。该乡乡长刘阳说:“金城乡是个农业大乡,有62平方公里,小麦种植面积6万亩,占全县小麦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强,不把路边、村边、地边、坑边、树边的麦秸清理干净,后患无穷啊!在严防死守的禁烧阶段,群众不敢烧,但过后就看不住了,只有麦秸一扫光,后患才能彻底消除。”
“五边清”,是今年我市禁烧工作采取的强硬举措。从18日到21日,全市集中开展秸秆“五边清”,并要求做到能卖的就卖,不能卖的填埋,真正实现了“五边清”,隐患早排除。
“三促四保”,从根上治焚烧
我市秸秆禁烧有“焦作禁烧看武陟,武陟禁烧看稻区”之说,武陟县乔庙乡是该县稻区禁烧重点乡镇,有3.8万亩水稻,占全县稻区面积的三分之二。这里的群众有焚烧秸秆种水稻的传统耕作习惯,是焦作禁烧的重点、难点,曾有3名党委书记、5名乡长因禁烧工作不力被处理过。
收割机、粉碎机、旋耕耙“三机”配套,随收、随种、随浇是该乡过去抓禁烧创造的新做法。
“今年的新招是‘三促四保’。”乔庙乡党委书记张兴文说。
以收促禁烧。今年三夏全乡组织收割机220台,都挂上了粉碎机,一边收、一边粉碎,还组织耙地机230台,小麦收后就及时旋耕,防止焚烧秸秆。
以种促禁烧。小麦收了就抢种,种上庄稼群众就不烧了。
以浇促禁烧。小麦一收就旋耕、整地、浇水、插秧,水一浇,禁烧压力就减轻了。
加大投入保禁烧。今年乔庙乡拿出12万元、县里拿出76万元,用于秸秆禁烧。每亩地禁烧补贴20元,旋耕耙钱政府拿,减少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各村上缴禁烧抵押金2000元,禁烧成功奖2000元,一次返还4000元。这样就解决了有人、有钱抓禁烧的难题。
加强宣传保禁烧。今年乡里和农机手、村组干部、电工、学生家长、每家每户都签订了“三夏禁烧责任书”,印发禁烧宣传单10万份,悬挂标语、横幅200条,出动3部宣传车、警车巡回宣传,做到了村里广播不间断。
下延责任保禁烧。乡与村层层签订“军令状”,增强了抓禁烧的责任感。全乡1064名禁烧人员,统一着装,佩戴袖章,起火做饭,每天战斗在禁烧最前线,每到中午和晚上7时以后,定岗、定位、定地块、定人巡查,严防死守。
严格奖罚保禁烧。今年乡里拿出的12万元直接兑现到村,县里拿出的76万元用于耙地和禁烧支出。哪个村禁烧出了问题,不但得不到奖励,还要扣掉2000元抵押金。问题严重的,村干部一律免职。
堵疏结合,为麦秸找出路
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为麦秸找出路就是一剂抓禁烧的良药。
武陟县詹店镇为了给麦秸找出路,群众买一台打捆机,镇里就补贴1000元,今年全镇新增打捆机40多台,一边收麦,一边把麦秸收集起来打成捆,卖给新乡等地的造纸企业。麦草变成了商品,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消除了焚烧隐患。詹店镇镇长刘曙东说:“全镇30%的稻区和70%的旱作区的麦秸,全都打成捆卖给企业变成了钱。”
博爱县金城乡为给麦秸找出路,三策并举:秸秆粉碎还田,这部分占小麦播种面积的90%;调整种植业结构,麦收后全乡新流转土地2000亩,用于种植四大怀药等经济作物;收集麦秸变成商品卖给造纸企业。
麦秸有了出路,焚烧的隐患就消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