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上海6月21日电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2012年12月27日正式启动区域性服务半年来,北斗应用在多个领域和地区取得长足进展,北斗产业增长势头强劲。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21日在上海召开的“北斗应用推广示范工程”工作会议上介绍,目前我国北斗基础核心产品的研发取得进一步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GPS双模芯片在可靠性、稳定性、灵敏度等性能方面进一步提升,市场实用化步伐加快,先后推出多款芯片、天线、高精度OEM板等产品,并在交通、气象、渔业等行业开始规模化应用。
在交通运输行业,我国9个示范省市的8万多辆旅游包车、大客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都安装了北斗车载终端,利用北斗“火眼金睛”加强对交通运输安全的监管。在气象领域,中国气象局开展了“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的大气、海洋和空间监测预警示范应用工程”,完成了北斗探空仪和探空系统的研发、生产与试用,湖北、广东北斗水汽电离层监测区域网已投入运行。初步验证表明,基于北斗的气象应用可大幅提升传统业务水平。
据冉承其介绍,我国北斗车载导航终端技术已经成熟,导航型芯片模块定位精度、测速精度、可用性等关键性能指标已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总体性能相当于美国SIRF的第二、三代芯片水平,已具备进入车辆、手持设备的条件,目前正向批量生产过渡。北斗车载的应用将逐步进入大众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