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市场卫士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原红盾砺剑行动”初见成效
专项行动保护“三电”设施
开展餐饮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活动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焦作净影——佛教净宗弘法的福地
多项措施打造“阳光工商”
整治校园周边食品安全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6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焦作净影——佛教净宗弘法的福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大凡中国的佛教文化,都有一种深山藏古寺般的幽静深邃,净影寺正是暗合了这样的文化神奇。在这片仙境一般的山中净土中,佛教文化的扎根与滋长是顺理成章的。

  在隋代之前,两晋时期的焦作地区是文化交融的大舞台。飘荡在焦作天空上的文人墨客或近或远地轻吟浅唱就像阴雨前翻飞的燕子一样,时时在广阔的天空中回荡。焦作境内的云台山、百家岩、净影寺更是文人们向往和敬仰的地方。那时,传说中的隐士王烈在山中饥食石髓,渴饮黄精,以三百三十八岁的高龄谱写着中华民族的长寿篇章;而神仙般的三界高人孙登则是独居山林,精研导引吐纳之术,亲筑啸台,登台长啸,引万丈豪气直冲天际,洒下中华文化的雨露甘霖,营造出竹林七贤滋生的土壤。于是,嵇康来了,阮籍来了,刘伶来了,向秀来了,山涛来了,阮咸来了,王戎来了……群贤毕至,山水生辉,张扬出流芳百代的竹林文化和魏晋风度。

  从历史的尘埃中翻阅,我们知道了净影寺至少兴建于隋代之前。当年的隋文帝信奉佛教,而且也接触过不少得道高僧。隋文帝常常在青灯黄卷中寻找能让他延续生命的佛国境界,并试图执掌佛理想中的佛国江山,以图得道成仙,立地成佛,那样就可以长生不老,永享人间富贵,紧握乾坤江山,畅想与日月同辉的辉煌。当然,皇帝是不能事必躬亲的,他需要选定一些高僧来代表他主持佛国的政事。高僧慧远就是这位皇帝选定的执掌全国寺院佛事的主管之一,他曾一度做过洛阳地区的沙门都,算是皇家钦命的佛家首领。

  按照佛家的说法,慧远和净影寺当然是前世有缘。那么,到底是先有慧远后有净影寺,还是先有净影寺后有慧远,依靠今天的资料我们实在是难以辨别,所以,我们只好在众多民间传说的基础上,来进行这样一番猜测了。

  当年,位于山西泽州的青莲寺香火正盛,南北千里之外的香客们不辞万苦来到这里焚香祷告,于是,客居泽州的慧远剃度之后,就选择了青莲寺作为自己修行研读的宝地。然而,彼时的青莲寺由于盛名远扬,不仅寺内僧人众多,而且天天香客盈门,一片喧哗热闹的景象,慧远在这里修行研习,时时被打搅惊扰,于是,慧远就盘算着选一处幽静古贤之地,建造一座能静心修学的庙宇。佛教的高僧大德每每做一件大事,都希望得到佛的指点。慧远便多次沐浴焚香,请求佛祖示意。终于,在一个月明风清的晚上,慧远在冥冥之中看到了佛祖的召唤,于是,他立刻灵魂出窍,随着佛祖的指点,来到一片仙山丹谷之中。慧远微闭的眼睛慢慢睁开,他穿越重重大山,看到了青莲寺东南的一片丹谷,丹谷之中禅意盈然,自然妙化,境界高远,还有缕缕仙气袅袅升腾,一座庄严的寺院仿佛就幻化在一团仙气之中。在佛教高僧的眼中,净影山谷中冉冉升起的当然不仅仅是缕缕仙气,还有教化中原的千古宏愿。慧远的灵魂已经飘飞在古老的丹谷上空,他要在这里建起一座空灵清静的寺院,把自己对佛祖的虔诚和对佛教的献身精神都融入到怀川北部这片神奇的山水之中。

  慧远选定了这片山中净土,召集子弟,开始筹划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金灯禅寺。为了延续佛教的承袭和渊源,慧远将金灯寺定位于山西泽州青莲寺的下院,虽为姊妹寺院,但规模却比青莲寺还要壮观,这就是延续至今的净影寺。

  当年的净影寺是一座神秘的寺院。传说净影寺修成开光之后,僧人们常在夜间发现有一两盏金灯腾空而起,由东而西飘过寺院。每当金灯飘过寺院的时候,寺院里顿时金光四射,满地生辉,殿内的佛像更是遥相呼应,金光闪闪。

  金灯凌空常在农历的二月和八月出现,周围的百姓也常常慕名前来观看,久而久之,净影金灯便在净影寺周边地区传为美谈,周围的百姓以为这是神的力量或是佛的某种暗示,于是便把净影寺称为金灯寺。

  净影寺金灯的奇观在当时影响很大,许多文人雅士也专程到此观看,留下了不少奇诗佳句。其中最有名的应数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的《洪谷圣灯》,其中描述的是净影寺多盏金灯同时升空的奇观:游人烧香仰天立,不觉此灯峰头出,一灯一灯续一灯,山僧失喜见未曾。元代政治家、大诗人王磐也曾到这里观灯,写下了《洪谷山》的诗句,其中“瀑布落晴雪,金灯开夜莲”就是记录净影寺金灯的名句。到了清代,人们的科学知识显然增多了,清代学者程之昭首次将金灯奇观和佛教神话区别开来,认为金灯奇观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并由此写出了“中土无佛山即有,此灯灿烂几千年,非从白马驮来物,不稽之语莫轻传”的诗句。

  关于慧远,史料中的记载和民间传说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历史上对慧远的说法很多,有东林慧远和净影慧远之说。也有人说两个慧远其实就是一个人。也有人说此慧远非彼慧远,净影寺的慧远并非晋代的东林寺高僧慧远。根据史籍记载,东林慧远和净影慧远确实是两个不同的高僧,一个是佛教净土宗的创始人,一个是净土宗的光大者。

  新时代宣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