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丛 逢
用户满意是他最大的心愿,他用贴心的服务诠释着新时代邮政精神;凭着对邮政事业的热爱以及对投递工作的满腔热情,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2年。他,就是市区邮政局高新收投分局投递员柳武生。
2001年,而立之年的柳武生结缘邮政,成为一名光荣的投递员。步入新的岗位,一切都是新的,需要自己去勤奋学习,而投递工作,每天必须要进行排信、盖日戳、数报、套报等内部工序,然后将信件、报刊等投递到每家每户。刚开始接触投递工作时,面对大量的信件及报刊,他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才能完成。为了尽快熟悉投递工作,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钻研业务技能,并结合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及师傅们所传授的技巧,柳武生很快便熟悉了各项工作流程,成为一名优秀的业务能手。
柳武生的投递段道属高新区城乡接合部,段道里程60多公里,每日早晨在接收过报刊、信件、包裹等邮件后,便会负载数十公斤重的邮件出班,一走就是一天。在柳武生的段道上有一位王老先生,家住河南理工大学家属院,是一位老用户,长年订阅《医食参考》及《老人春秋》等报刊。有一次,柳武生在插箱投递报纸时发现这位老用户已经连续两天没有取报纸了,于是他就按响了家住七楼王老先生家的门铃。原来由于这几天连续下雨,王老先生的关节感到非常疼痛,就没有下楼来取报纸,听到这里,柳武生毫不犹豫地说:“您放心吧,以后的报刊我都会送上楼的。”王老先生听后当场握住柳武生的手感动不已。
作为投递员,工作中遇到“死信”的情况频频出现。对待“死信”,柳武生从没有把它一退了之,而是记在心里,边投递、边打听,直到投出为止。他说:“退一封信,如同退回一颗心,那将多么令人失望,所以我一定尽最大的努力,为它找到主人,花费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值得。”在投递录取通知书期间,一份录取通知书按封面上的邮寄地址投递时并没有收件人,本来这封信可以按“死信”退回原处,但强烈的责任心告诉他这份通知书对一个学生的重要性,于是他通过联系所辖社区及到当地派出所进行户籍查询。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一周后查找到了收件人正确的投递地址,并及时地把通知书送到了这位学生的手中。当这位学生和家长专门来到投递班表示感谢时,柳武生笑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多年来,柳武生坚持“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理念,始终把用户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让用户对邮政有一种亲切感、信任感。正是凭着这种工作精神,柳武生连续多次荣获市级“绿衣英雄”“工会先进分子”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