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帆
医学博士郑献召是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院长助理,他的医术无愧于“博士”的称号,而盛名之下的他又是那样的普通和平易近人。他是病人眼中的好医生、同事眼中的好伙伴、朋友眼中的好兄弟。
1993年7月,他从新乡医学院医疗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他勤于总结,在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了神经内科常见病、疑难杂症及危重症的临床诊治和抢救技术。同时,他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以科研带动临床的可持续发展,并多次参加全国神经内科学术会和研讨班及历届河南省神经内科年会。他还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主持完成了三项科研项目,均获市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
学无止境,医海无涯。2005年,郑献召晋升副主任医师的同时,又考入郑州大学医学院全日制统招公费博士研究生班。读博期间,他参阅大量文献,了解专业前沿,参与教育部“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分课题1项、卫生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申报河南科技厅资助项目3项。在导师指导下,他独立完成了14万字的博士论文,以优异的成绩获医学博士学位。
博士研究生毕业后,郑献召放弃出国深造和留在省会大医院的优越条件,毅然回到了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他牵头成立了全市首家“卒中单元”病房,率先开展神经介入治疗。目前开展的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急诊介入动脉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脑血管狭窄、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风险的早期评价和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及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细菌性脑炎,均处于省内先进水平。
郑献召主持完成的《脑保护剂治疗脑梗死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在临床实践中获得满意效果,改善了脑梗死患者的预后,降低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病残率,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项成果获得了河南省“十二五”科技创新成果奖、焦作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看到那么多的病人饱受病痛折磨,郑献召的心被一次次震撼。他一再提醒自己,一定要多替病人着想。一位台胞经他治疗后,托人书写了“德医双馨”的匾额送到他家。一位脑梗死的患者起初担心他用药简单效果不佳,但后来看到病人恢复良好,高兴地说:“你既精心给病人看病,又考虑为病人省钱,真是好医生!”
“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是郑献召作为一名医生永远的信条。每天,他都早早地来到病房,脸上总是带着微笑与每位患者和家属打招呼。他对年轻医生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患者来住院最大的心愿是治好病,我们既要尽心为患者治好病,又要让病人少花钱。绝不能因为我们的疏忽导致疾病的误诊、误治;如果真是因为病情复杂或条件所限不能及时治愈的,至少不能让患者和家属因为我们的态度不好而受委屈。”
“患者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失眠患者,郑献召计划开设焦作首家睡眠障碍诊疗中心,还患者一个宁静的睡眠;看到脑血管病人发病率急剧升高,他连续两年向市政府申报科技攻关项目,建议医院和疾控中心联手,普及心脑血管病防治知识,推广良好的生活方式并监督高危人群。
近年来,郑献召先后获得河南省百名职工技术英杰称号、第八届市青年科技奖和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第八届市科技拔尖人才、市十大科技创新人才、市首席医生、市优秀人才、市优秀引进人才、市十佳杰出青年等称号。在今年3月份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团市委联合开展的“转型示范·青年先锋”“大杨树杯”第十届焦作市杰出(优秀)青年评选活动中,他又荣获“焦作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