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怀川地理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回望往事越千年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2013年6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望往事越千年
——走近武陟妙乐寺塔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妙乐寺塔塔刹为铜制鎏金,高6.74米,由须弥座、七级相轮、宝华盖、水烟、仰月、三重宝珠、刹尖组成,所有构件均一次浇铸成型,没有焊口及铆钉,工艺精湛,实为全国罕见珍品。
  妙乐寺塔塔顶四角的鎏金铜狮,造型独特,面部狰狞,保存完整,堪称文物精品。
  妙乐寺塔塔身自下而上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外轮廓呈优美的抛物线形,塔二层以上南、东、西壁佛龛内置佛像,共17尊。其中,2尊铁佛,其余为玉佛。
  妙乐寺塔东北20米处存有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刻立的巨型经幢,高约7米,由13节组成。幢体刻有“武陟县祉邑降魔大隋求经幢”字样。幢顶雕四大护法神、仰覆莲、伎乐,幢座雕八力士、八舞乐,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明崇祯二年,周万书的融楷、篆、画为一体的如来佛画像碑。此碑阴阳线刻、平面减地刻互为交替,无论书法和画技雕工,艺术价值颇高。
  妙乐寺真身舍利塔,建于后周显德二年。据碑载:“佛祖舍利灵骨,建宝塔一十九所,妙乐寺塔其一也,序列第十五。”妙乐寺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五代御塔。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余年来,妙乐寺塔屡历地震、洪水等各种自然灾害,但塔体及木结构保存完好,是一处传承黄河文化、佛教文化的精致载体。
  《妙乐寺遗址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鸟瞰图。
 
   

  

  本报记者 王玮萱/文 赵耀东/图

  《怀川地理》第四期

  【缘起】

  沁河水依旧奔流,却不再清澈。

  混浊的世象,来来往往皆是烦且闷的嘈杂。

  这也许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抑或是人们常说的褪不尽的铅华。

  而佛就是佛,任凭时间的涤荡,任凭斗转星移,任凭你的不堪,佛自岿然不动,在塔里坐化成了“一尊”精神。从此,佛心似海,游于苍穹,引领众生。

  此番感叹于2013年6月18日,记者来到武陟县妙乐寺采访。这并不是记者第一次参拜妙乐寺塔,大概6年前与其有过两次面缘。然而,6年时间过去了,包括记者在内的周围的一切都已发生变化,可佛塔依然静静地屹立在一处空旷的土地上,静静地听着四周隆隆的机器声,静静地看着百姓家的悲欢离合,静静地让我们景仰着,静静地帮助我们抚平一切。

  再拜妙乐寺塔之身世谜底

  妙乐寺塔始建推前八百年

  妙乐寺塔又名妙乐寺真身舍利塔,位于武陟县城东张村北。塔为纯砖结构,塔身呈方形,高30余米,为13层迭涩式砖砌建筑,极具唐代砖塔的建筑特征。塔二层以上南、东、西壁佛龛内置佛像,共17尊,两尊铁佛,其余为玉佛。梁头悬铁风铃,清脆悦耳,数里可闻。塔顶铁刹由相轮、宝盖、仰月和宝珠组成,四隅各蹲一铁狮,分别系一铁链牵拉铁刹。塔刹顶部现存“显德二年岁次乙卯二月庚子朔二十一日庚申建”字样。

  以上是妙乐寺塔的基本资料,而这份资料随着专家对妙乐寺塔研究的不断深入,原有内容开始模糊不清。据塔貌及塔刹顶部的“申建”二字,先前相关专家初步判断妙乐寺塔始建于唐,后周时重建。因此,2001年6月,妙乐寺塔以五代御塔的身份跻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那么,妙乐寺塔是后周始建吗?唐代高僧释道世在《法苑珠林》书中称:“隋怀州妙乐寺塔,在州东武陟县西七里妙乐寺中。见有五级白浮屠塔,方可十五步,并是侧石编砌,石长五尺,阔三寸,以下鳞次葺之,极细密……”按照不打诳语的高僧说法,妙乐寺塔隋时已现。

  妙乐塔就应始建于隋吗?另有证据证明妙乐寺塔可能始建于北齐。1994年,河南财经学院柴道琳教授游妙乐寺塔时,在所拆之堆石中发现了两块裂碑,擦拭一块,能看到“北齐天保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字样,另一块可看到24位比丘名号。为了今后研究所用,柴教授将碑文抄录下来。访谈时,今年79岁的张从有老人告诉记者,他曾见过这两块残碑。与妙乐寺塔遥相呼应的新密超化寺至今还存有两通北齐碑,分别记有“大齐河清二年二月”和“大齐武平七年岁次丙申年三月十二日”字样。这些证据可证明,妙乐寺塔建于北齐之前。

  然而,还有相关记录证明妙乐寺塔始建时间是东汉。在道光九年《武陟县志·卷二十一》收录有元代《重修大妙乐寺碑》的碑文,碑文有“阿育王始造窣堵波,曹皇后安置金轮相,仍修大刹,基址犹存。”经相关专家考证,文中所指曹皇后就是东汉汉献帝的第二任皇后、曹操的二女儿曹节。

  由后周到东汉,妙乐寺塔的始建时间前移近800年。而这个时期,正是佛学在我国的起步期,此时修建妙乐寺及妙乐寺塔对于佛教在中原的传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她是一面宗教旗帜。

  再拜妙乐寺塔之王朝背影

  多少兴衰事付诸谈笑间

  56岁的文士峰谈起妙乐寺塔的趣事如数家珍,可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在一个“趣”字上。当西安法门寺地宫打开之前,关于佛祖的真身舍利、关于宝藏的诸传说,不都是一个“趣”字吗?因而,在真相未明之前,一切趣事都是值得探讨的。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的护法印度阿育王为普度众生,将佛祖真身舍利分成8.4万份送往世界各地,其中19份送往我国。因而,在此后的若干年时间里,我国各地纷纷建起珍藏舍利的佛塔共19座。西安法门寺、郑州新密的超化寺、武陟妙乐寺均在此序列,此事有史为证。

  而不巧的是,阿育王与秦始皇生于同时代。阿育王并不知道,这个秦始皇同他年轻时一样,正雄心勃勃地统一山河,力图建起一个有着残酷刑法的法制国家。因而,当他派出的18位高僧历时4年千辛万苦到达秦都咸阳时,受到的不是礼遇,反是牢狱。从此,19份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流落民间。

  幸好佛祖保佑。两汉时期,统治者上层出现众多佛教信奉者,杰出代表有汉明帝、汉桓帝,19份佛祖舍利从那时起陆续得到安置。

  历史风云变幻,两汉之后战乱频繁。然而,任凭历史如何摇摆,佛塔被保留下来,且出现鼎盛。据推测,妙乐寺香火旺盛时期是魏晋时期。公元266年前,怀州府地设在武陟,直至西晋统治者司马炎将怀州府地由武陟迁往如今的沁阳。当时,武陟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妙乐寺及妙乐寺塔自然是怀州府一方独树一帜的宗教旗帜。佛法无边,佛香燎原。或许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信奉黄老哲学的竹林七贤才不得不重新寻找思想领地,而选择了南太行的密林与清泉吧。

  说起妙乐寺塔的“趣”,不得不提重建她的后周君主柴荣。五代时期,战火频燃,拆房倒庙的事情时常发生。可为什么妙乐塔反而在这个时期得以重建呢?话说,为图霸业,柴荣发动高平之战。其间劳顿,休兵于武陟,群臣有反战情绪。柴荣力排众议,毅然进军。然而,对于能否战胜敌手,柴荣心中并无把握。于是,他与近侍苏允年来到妙乐寺中,求佛祖庇佑,果然大胜。战争平息后,柴荣便命苏允年通过地方集资的方法重建妙乐寺塔。这时,妙乐寺塔由隋唐时期的五级白玉佛塔变为了13级佛塔。

  从武陟县妙乐寺塔风景管理中心提供的资料来看,在宋、元、明、清及近现代史,妙乐寺塔几经风霜,几经战乱,又几经维护,方能保存至今,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回望妙乐寺塔的浮浮沉沉,我们看到了一个痛改前非、虔心礼佛的西印度国王阿育王,我们看到了一个雄心勃勃、暴政施民的秦始皇,我们看到了一个菩萨心肠的汉献帝及他的皇后曹节,我们看到了一个势夺天下的后周君主柴荣……一个个王朝的兴衰沉沦早已过往,帝王将相的功过成败早已化为浮云,最后只有经过千年洗礼的佛塔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高耸的正面。

  再拜妙乐寺塔之自我觉醒

  建座佛塔给自己

  据介绍,武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妙乐寺塔的保护开发工作,编制了《妙乐寺塔文物保护规划》、《妙乐寺遗址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妙乐寺寺庙建筑详细规划》,依据规划,整个旅游区分为遗址公园区、妙乐寺庙宇区、隋唐风情街区、佛博园区、前广场区、生态文化扩展区六大园区,向南规划一条通新洛路的礼佛大道。在总规划之下,妙乐寺塔正在掀开历史性的一页。

  不管过去还是现在,佛都没有语言,不会评价任何兴衰成败。她只是背负着一个普度众生的伟大理想,默默地苦行着一段属于自己的路。然而,我、我们看到了佛,佛的精神感召着你、我及他,佛在用自己的身体、思想引领众生度过一条宽阔的、不知深浅的河。

  采访回来,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妙乐寺塔见到了佛祖,佛祖赐予我一双慧眼,一双能看见自己、看清世道的慧眼……天亮了,梦醒了,意境还在,影响仍存。于是,我感慨,人生在世谁人不是“苦行僧”,何不给自己修座佛塔呢?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