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山阳区巡返村览胜
近段时间,位于太行山脚下的焦作市山阳区巡返村成了吸引众多市民前来休闲小憩、旅游观光、礼佛行善的又一新的选择:即使不是周末或节假日,每天来巡返的市民都不下千人,就连许多周边地市的人也慕名而来。如碰上节假日,前来这里观光的人往往有数千人甚至万人以上。人们的一个共同感受就是:没想到在以奇山秀水闻名天下的美丽焦作,又发现了一个这么好的地方:建筑档次高,环境幽雅,颇有南方园林的味道,就像一个花园式的乡村,而且交通也很方便,外地来的朋友走焦辉路,可以很方便地来到这里,焦作的市民从市区乘坐26路公交车,更是可以直达巡返大圆通寺山门。到这里游玩,感觉就一个字——美!
20多年前的一个穷山村,如何蝶变成如今万人称赞的休闲胜地?探其缘由,全在于该村坚持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保护环境,不断转型,持续发展,实现梦想。
回顾巡返村的发展足迹,人们可以看到:20多年来,这个小山村的经济和社会形态经历了三次转型:第一次转型——改变原来的单一山区农业经济模式,发展村办五小企业,实现原始积累;第二次转型——逐步淘汰五小企业,发展大中型企业,实现集体经济实力的壮大;第三次转型——在继续保持工业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将全村的发展重点逐步转向环境友好型、旅游休闲型的文化产业上来,而其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性标志,就是刚刚落成的巡返大庄园的一期工程——巡返大圆通寺。
漫步在浓荫蔽日、绿草如茵的大圆通寺景区,许多人在感慨寺院建筑美的同时,还为景区内那星罗棋布的百年大树感到迷茫:尽管这里曾有过千年历史的云灵禅寺,但眼前的景区毕竟是近两三年建起来的,可这些大树却怎么看也不像新栽植的,要解开这其中的奥秘,就牵涉了巡返村民多年来的环境意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似乎天经地义,而且在许多地方被堂而皇之地写进了地方发展的规划,可背靠太行山的巡返村人,对如何“吃山、吃水”却有着自己的理解,那就是,吃山不能光挖山,吃水不能仅取水,而是要保护山、养护水,要利用资源、培育资源、享受资源,要为子孙后代留下文化,留下历史,留下财富,以确保巡返村的永续发展。因此,早在28年前,巡返村新一届村两委会班子上任伊始就定下一条规矩:封山育林,猪马牛羊一律不准上山!村里组织村民搬新居时,老院里的树一棵也不准砍,老石头一块也不准动,还得在腾出来的老宅基地植树,而且年年植树从未间断。这样一来,不仅老村里的许多百年老树得以保留,并成了如今园区里的景观树,而且新植下的那些树经过20多年的生长,如今也郁郁葱葱,形成了茂密的山林。要知道,当时的巡返村还在辛辛苦苦地发展着五小企业呀!就是在当年的大背景下,巡返人还是坚持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朴素的环境理念,并通过尽量缩短对环境的破坏期,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尽早弥补对环境破坏的损失,硬是把发展五小企业给环境带来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并很好地改善了村里山地的植被。目前,这个占地不到百亩的山村,其拥有的绿化面积已达到了近2000亩。如今,巡返村民家家住上了小别墅,年人均收入2万多元,村民还可享受多种福利待遇,全村适龄劳动力人人有活干,家家无闲人。
绿树灰瓦红墙,钟浑罄悠鼓扬,小桥流水曲径,草绿花红树壮,好一番“世外景象”。欣赏精致典雅的寺院建筑,感受虔诚神秘的宗教氛围,呼吸沁人肺腑的空气,安静浮躁紧张的心境……当人们徜徉在大圆通寺的庙宇殿堂之间,漫步在曲折蜿蜒的曲径拱桥回廊,不论是巡返村的村民,还是四面八方的游客,此刻享受到的,难道不是过去难以企及的一种梦想?这也应该算作“美丽焦作”梦的一个版本吧。尽管只是刚刚进入这个梦的梦乡。随着巡返大庄园二期工程的建设,当休闲度假园、特色购物园呈现在人们面前时,那时的巡返,将会是……!!!
撰文:本报记者 董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