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水,当记忆慢慢在我们的生命中沉淀成模糊的碎影,总有一些难以忘却的故事留存。
对于红歌,便有着这样的感受。红歌伴着我一路走来,从未知走向熟悉,不知不觉,她已经点点滴滴浸润到我的生命里。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钟爱也愈发加深。每每唱起红歌,仿佛通体都被那高昂的旋律激励着,永远充溢着活力与亢奋。对红歌的这种喜爱,就像握在掌心的一枚宝石,攥的久了,也便成了体温的一部分,愈发舍不得丢开了。
对于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启蒙歌曲基本都是红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是我最早学会的一支歌。“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对我们那个时代的孩子而言,红歌便是儿歌,儿歌也是红歌。
小时候唱的红歌,多半是从大人们嘴里以及工厂家属院的大喇叭里捡来的,就像捡东西一般,嘹亮的歌声一出腔,我们小孩子便快活地跟着捡起来,然后放进自己嘴里,再学着那音调拖出来。因为很多时候不是正规教唱,所以免不了会把歌词翻错。于是我们经常会扯着稚嫩的嗓音跟着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艰苦吃(朴)素永不忘。用做(愿做)革命的螺丝钉……”我们会把一个破布兜挎在肩上,一边唱,一边在家属院的垃圾堆里翻捡螺丝钉啊什么的,好向同伴炫耀。我们也唱“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大伯播音归。”那时我老也想不明白“大伯播音归”是干什么用的。我们也唱“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提溜着(地位高)。”我们这些孩子能理解的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好,当然应该提溜着;好东西都应该提溜着,免得让人偷了去。
后来,上学了,老师教唱的依然是红歌。我们认字了,老师便把歌词写在黑板上,那时才知道以前的歌词好多都被我们篡改、唱错了。还记得老师第一次教我们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老师让我们把座位移开,全部立正站好,唱歌的时候一边使劲原地踏步一边起声高唱,有时也分成几组比赛,气氛非常活跃。
上中学后,红歌依然是音乐课上的主旋律。记得高一那年的歌咏比赛,一曲《我的祖国》让我们班级的合唱轰动全校。那时我被老师选作男声领唱,戴着一顶草绿色军帽,再裹一件草绿色军上衣,外扎一条皮带,俨然《上甘岭》里王成的模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许多年过去了,每当听到或唱起这首歌,依然会思绪万千心潮澎湃,它也成了我最喜欢的歌曲之一。
如今,时代进步了,红歌依然会给我的工作生活增色添彩。“开心的锣鼓敲出年年的喜庆,好看的舞蹈送来天天的欢腾,阳光的油彩涂红了今天的日子哟,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新时代的红歌多了几分欢快、多了几分喜悦,就像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甜。这歌唱出了新时代的气势,唱出了中国人的奋进与追求。“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红歌飞扬荡神州,盛世欢腾颂党恩。
一首红歌就是一段历史,一路唱来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