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帆 本报通讯员 梁 怡
6月25日一大早,孟州市化工镇西孟港村村医张竹梅就来到村医疗所打扫卫生,不到8点,来了好几位病人,张竹梅赶忙给要输液的病人输上了液体。
张竹梅,今年38岁,十几年来独自承担着全村1300口人的各种医疗卫生服务。她说,她刚做村医时,村卫生所条件还很差,有一套破旧的诊断桌椅和一套表式血压计、听诊器及一个旧货架。她和村干部商量,决定自费垫资建新的卫生所,她东挪西借了6万多元建成了当时最为理想的村级卫生所。
一位来看病的村民说,他得了感冒,张竹梅给他开了3天的药量,医药费一共8.4元。张竹梅告诉记者,现在村民收入都不高,而且治疗感冒、发烧等常见病,用普通药和高档药的效果没有区别。她从来不开大处方,尽量减轻村民负担。
过了12点,治病的村民陆续回家,张竹梅也趁空吃了午饭,刚放下碗,就见村民赵大爷由他儿子搀扶着来到医疗所。张竹梅连忙让老人坐下,然后拿起血压计为赵大爷量血压。她说,所有村民的身体状况她都了如指掌,哪家的老人患高血压,哪个村民有心脏病,哪家的孩子是什么体质,都装在她的脑子里。村民亲切地称她是村里的“健康档案”。
送走赵大爷,张竹梅拿上听筒、针筒、血压计等就出发了。她边走边对记者说,村里有几位村民年纪太大,不方便到医疗所来看病,所以每天下午1点到3点她都要去为他们看病。
……
晚上10点,张竹梅送走了最后一位病人。
这就是村医张竹梅普通而忙碌的一天。这一天,张竹梅共接待病人36人,出诊6家。正当我们与张竹梅告别的时候,她的手机又响了,我们知道,这位乡村医生忙碌的一天还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