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沁阳”作为“四个沁阳”的首位目标,意义不言而喻。要实现这个分量最重的梦想,只有转型升级我们的产业和企业,才能开拓出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眼下,县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众多兄弟县市呈现百舸争流、你争我赶的局面。就我们周边地区县市来说,济源借助政策优势,经济发展的综合优势越来越强;与沁阳发展路径相似的巩义,也正尝试通过科技创新打造自己新的竞争优势;随着郑州的发展,武陟的区位交通优势正在逐渐形成;孟州也瞄准创新开放优势,发展后劲逐步增强……反观我们自身,长期积累的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传统骨干企业受大环境影响崛起乏力,新兴支柱企业尚未成为新的增长极,战略项目数量和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对比中找差距,反思中寻出路。面对压力,沁阳如何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创造发展新优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全市上下要立足我市工业发展现状,抓住关键环节,切实推动转型升级,努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转型升级,需迈开步伐。
首先,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转型升级的关键。招商引资是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的战略性举措。要紧紧围绕现代化工、装备制造、铝及铝深加工、新能源四个主导产业,拓展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提高质量效益,提升产业层次,形成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集聚效应。同时,要牢牢把握招商引资的选择权,主动权,招来的项目、引进的资金一定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能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符合转型升级的要求,能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起到正面作用。
项目建设是转方式、调结构、增后劲、做大经济总量的重要抓手。以打造百亿产业集群为目标,拉长拉宽现代化工产业链条,推进煤化、盐化、石化“三化”融合发展。围绕“煤—电—铝—深加工”产业链条,从产业的完善发展入手“强链”包装一批优势项目,进一步充实完善和调整更新重大项目储备库。实施一批10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以此带动和推动我市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构筑我市战略发展新优势。
其次,企业是转型升级的主体。转型升级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批优质企业来带动。要进一步培育壮大骨干企业,通过多种形式迅速壮大企业规模。积极引导企业打造创新“高地”,苦练内功,走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道路,着力培养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
此外,人才是转型升级的动力。大力组织实施“人才兴沁”招引政策,免费为企业搭建招聘平台,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鼓励企业面向海内外招揽人才,协助企业引进急需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最后,服务是转型升级的保障。要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切实转变部门工作作风,以党员干部作风大转变带动全市上下静下心、沉下去、下功夫推动转型升级,服务经济发展,全力完成“四区建设”目标任务。
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升级,是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的科学决策。转型升级无止境,任务艰巨。转型升级的快与慢、好与坏,直接决定了“四个沁阳”目标能否实现。
只有转型,才能转出沁阳发展新局面。我们当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