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张 鹏
在孟州大地,提起王义亮的名字,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从1962年到2011年,王义亮曾在5个村任党支部书记,被授予国家、省、市级荣誉200多项。2011年,75岁的王义亮退休后并没有闲着,他帮助困难群众、调解村民纠纷、充当群众致富领路人……仍然奔波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
6月25日,记者来到大定街道上作村王义亮的家里,只见“段东巨变功臣”“群众好公仆”两块牌匾格外醒目。
王义亮说:“段东巨变功臣”这块牌匾,是乡亲们在他任大定街道段东村党支部书记10周年的纪念日时送的;“群众好公仆”这块牌匾,是街道办事处在他退休时送的。在院墙上,挂满了党的政策宣传条幅和他自己编写的“政策歌”。“这样做是为了使乡亲们更好地了解党的政策。”王义亮说。
王义亮的老伴是一名乡村医生,上作村的卫生服务中心就设在他家。平时上门看病的人非常多,王义亮就利用这个机会制条幅、编歌曲,为乡亲们宣讲党的政策。“退职不能退岗,只要生命不息,我服务人民、服务党的工作就不会止步。”王义亮说。
今年春节前夕,王义亮来到该村贫困村民薛全家看望,发现薛家连一床过冬的棉被都没有。于是,他马上与包村干部联系,为薛全家送去了两床棉被和年货,帮助一家人度过了“年关”。该村村民赵景升照顾瘫痪的妻子18年,高额的医药费使其家徒四壁。为了帮助赵景升一家,王义亮积极与政府、机关单位、企业协调,发起了社会募捐,帮助赵景升一家解决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谁家有纠纷,就找王义亮。王义亮还被村民誉为村里的民事调解员。今年年初,该村村民赵占中因重修房屋的占地问题与邻居发生了纠纷。王义亮得知后,主动找上门去,为双方耐心讲解国家的土地政策、法规,并多次到双方家中进行调解,终于化解了他们的矛盾。
很多人曾劝王义亮,少管别人家的闲事,净给自己添麻烦。他却说:“作为一名党员,我不能看着邻里之间闹矛盾却坐视不理。”不仅本村,附近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遇到难事都会想起王义亮。去年,河阳街道函丈村村民薛琴本想种植红高粱,然后加工成扫把增加家庭收入,可是苦于找不到高粱种子。于是,薛琴找到王义亮,说明来意后,王义亮一口答应了下来。但王义亮也不知道哪里有红高粱种子。于是,他就骑着自行车到印象中种过高粱的地方去寻找。整整跑了3天,王义亮终于找到了红高粱种子,并亲自送到了薛琴手中。
记者问,退休了还服务群众,累吗?“作为一名老党员,服务群众永不‘退休’”王义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