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新瑞
本报通讯员 毛保党 张 帅
这是我市公交发展史上值得定格的精彩画面——
6月25日,100台崭新的宇通公交车缓缓驶出市公交总公司李万公交停车场,带着市委、市政府对公交优先的重视,带着全市人民对公交发展的企盼,带着对城市解堵的一分担当,分别开赴9、18、21、28、36等公交线路,正式上线运营,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是我市公交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次更新百台公交车,焦作公交发展史上可谓前所未有。
此次新上线的100台公交车,约占我市公交车总量的近六分之一,不仅是我市历年来投资规模最大、购置公交车辆最多的一次,更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城建三年大提升、加快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
红色“梳妆”,形象靓丽,百台新公交车车轮滚滚,承载民心满满。在百台公交车顺利运营之际,此次堪称历史性车辆更新的重要民生工程背后,市委、市政府对公交优先发展的重视,不得不说。而公交优先,也正是民心所盼。
七年磨一剑 公交更优先
6月26日,记者分别在18路、28路等线路的站牌处看到,一辆辆鱼贯进站的崭新公交车赢得了市民的连声称赞。
“咱们市区建设得越来越漂亮,破旧的公交车明显不配套。看看今天的18路车,多排场!”一位老者一边等车,一边笑着夸赞公交“新兵”,司机师傅也笑呵呵地直点头。
其实,多年来公交车辆总量不足、严重老化,已经不能满足我市城区日益扩大、群众不断递增的乘车需求。
而市委、市政府也在第一时间发现了公交发展的症结所在,并逐年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从2007年《焦作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出台起,我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便有了政策保障。至今,市委、市政府已连续七年将加快公交发展作为全市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可谓七年磨一剑。市委书记孙立坤情牵公交发展,先后三次专门调研公交营运情况,对我市公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民生大如天、服务暖如春、安全重如山、管理细如丝”等一系列重要指示。而相关市领导也多次亲临该公司,进场站,坐公交,深调研,细谋划,为公交事业发展殚精竭虑。市交通运输部门更是积极组织市公交总公司加强公交场站建设,加快车辆更新步伐,搞好公交线网优化,推进智能公交建设,全面提升公交服务水平,使得公交的快速发展赢得了百姓赞誉。2007年以来,我市城市公交年客运量年均增长达7%。至2012年年底,全市拥有公交车辆640台,营运线路38条,线路总长度760公里,年运营里程达3597万公里,年客运量达10015万人次,市公交总公司也先后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涌现出了以全国五一巾帼标兵郭爱萍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职工。
2007年以来,我市已连续投入资金8800余万元,市公交总公司也自筹资金6800多万元,累计新增、更新公交车达402台,占我市公交车总量的63%。空调车从无到有,清洁环保燃气车闪亮登场……车况性能提高了,乘车环境舒适了,安全系数增加了,更加绿色环保了。尤其是6月25日刚上线运营的100台公交车更是“全副武装”——车身和地板采用了阻燃材料,发动机加装了自动灭火装置;车身内外均安装了应急阀门,一旦发生意外,旋动阀门即可打开车门;真空轮胎可以防止爆胎发生,其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比以前均有提升。
100台新上线运营的公交车,恰如一缕清风,为骄阳下等候公交车的市民送来阵阵清凉。
辉煌成绩的背后,是我市整个公交事业飞速发展留下的丝丝印记,同样值得铭记。
多年来,一系列推进场站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让车归站、线网优化等民心举措的实施,使得我市公交车的线路辐射力得以增强,群众出行更方便,候车条件更舒适。
基础建设关民生 线路优化得民心
新车再多,公交港湾、公交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公交事业就谈不上发展;
新车再多,线网优化工作不到位,公交优先同样不能凸显。
于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交通运输部门组织市公交总公司开工建设了北朱村公交停车场,缝山公园首末站、映湖路综合枢纽站建设工程也在有序推进。着眼长远,该总公司还规划了火车站北广场首末站、火车站南广场首末站等一批公交场站。不仅如此,通过利用世行贷款资金,我市还将建设马村义门和新区东学固公交停车场,并对马村文昌路、中站停车场进行升级改造。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从根本上缓解公交车辆停车难问题。
几年来,全市共新增公交港湾33个,制作公交站牌491个,建设不锈钢候车亭306个、乘客候车凳325个,使公交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目前,市区主干道的公交站点基本都设立有候车亭,乘客在候车时不再雨淋日晒。
在线网优化方面,市交通运输部门组织市公交总公司顺应城市规模扩大而增长的群众出行需求,结合我市城市发展和焦作新区的规划建设,合理优化线网结构,提高公交线网覆盖率,切实解决盲点、空白点多等问题,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主体作用,制订了公交线路优化调整方案,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经过认真梳理群众意见,又请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分别于今年4月26日、6月25日分两批对11条线路进行优化调整,并新开线路2条。同时,为减轻主干道通行压力,我市从解放路、民主路等路段调出6条线路,公交线网进一步得到优化调整,填补了我市民主南路南段、世纪路西段、长恩路、站前路东段、孟州路、怀庆路等道路路段的公交空白,解决了建设路无公交车贯通的问题,加强了新老城区衔接,提高了新区线网覆盖率,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
6月25日,孙立坤在调研城市交通工作时特别强调,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一定要着眼长远。
那么,快速发展中的城市公共交通,如何着眼长远,又有着如何美好的未来呢?
市公交总公司总经理杨耀辉说:“从长远来说,打造智能公交,提升信息化水平,让公交运行更科学、更高效,服务更便捷,一直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公交智能时代的到来,值得期盼。
公交更加智能 乘车如此舒心
公交车行在路上,GPS智能调度中心就如同千里眼,观察着公交行驶的每一个细节。哪里的人流增加了,哪位司机操作不规范了,都可以随时调整线路,提醒司机。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这,就是智能的力量。
近年来,为提升公交运行的科技含量,市交通运输部门组织市公交总公司采用信息化技术对传统公交运输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加强了GPS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建设,先后完成了调度中心机房、GPS智能调度中心和基础网络的建设工作,已在17条公交线路的351台公交车上安装了车载设备,构架了公交城域网络平台,管理者在办公室就能对车辆进行实时调度,进一步提升了公交运行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该总公司还在100余台营运车辆上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线路客流情况、司机驾驶和服务情况以及车内公共安全情况的实时监控;在市百货大楼和妇幼保健院站设置了电子站牌;开发了掌上公交手机客户端,乘客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实时掌握公交车辆在线路行驶位置;升级改造了现有公交IC卡系统,此举也是继1995年市公交总公司在全省公交率先实行无人售票后,又在全省公交同行中率先实现了手机刷卡乘车。
孙立坤说,公交事业的发展,还要着力为民,确保群众安全快捷出行。
这一切努力付出的背后,为民,是最终的目的。
多年来,我市公交事业的发展始终坚持“公交优先必须公交优秀”的指导思想,通过公交这个载体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来体现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
为体现城市公交的公益性,市区公交车上车1元的票价18年未变,为7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免费乘车卡4万多张,同时还对现役军人、伤残军人、伤残警察、盲人等社会群体实行免费乘车。不仅如此,市公交总公司还通过优质服务培训、普通话大赛等形式大力开展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操作技能教育,有力地增强了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服务意识。
该总公司还先后开展了为老、弱、病、残、孕及抱小孩乘客等六种群体让座,“找找吧”帮市民找失物,爱心伞送乘客等一系列特色活动,树立了公交为民的新形象,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展望未来,我市公交将继续秉承“服务民生、奉献社会”的宗旨,进一步加强公交软硬件建设,积极打造城市公交线路300米辐射圈,努力建设文明公交、安全公交、绿色公交、为民公交,为我市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作出积极贡献。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