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麻 酩
本报通讯员 史建路
“饲养奶牛使我们村走上了致富路!现在,村里的合作社饲养了500多头奶牛,平均每天产奶6吨,带动了村内50余户村民致富。”日前,温县赵堡镇西马村党支部书记武小森对记者说。
武小森有两个身份:村党支部书记兼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2008年的一天,武小森组织党员群众在村里的远程教育站点收看关于家禽饲养的节目时,看到陕西一家奶牛饲养场产品专供蒙牛公司使用,市场前景看好。这让武小森茅塞顿开:自己何不也尝试一下?
说干就干。第二天,武小森就把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们召集起来,商量建奶牛合作社的事。“吴书记,我相信你,我愿出资成为社员。”“干,我们都信任你。”大伙儿一致赞同,并签订了合资协议。随后,武小森带领5位村民前往陕西考察学习,以每头8000多元的价格,先引进了100头奶牛。
然而,成功路上多坎坷。由于饲养技术生疏,奶牛买回来一个月内,先后有50多头生了病,见此情景,有些村民想打退堂鼓。“一定要将奶牛场办好,不能辜负乡亲们的期望。”吴小森暗下决心。他一边从远程教育网上下载有关奶牛饲养的资料,认真学习、琢磨;一边到县里向畜牧专家请教,终于掌握了饲养奶牛的先进技术,生病的奶牛也被他全部治好了。“有了远程教育给我引路,有了畜牧专家的帮助,我终于能带领乡亲们奔向一个美好的前程了!”吴小森感叹道。
目前,该村奶牛饲养合作社还建起饲料加工厂、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厂和沼气池等配套设施,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原料循环利用和节本增效。由于该合作社产品品质上乘,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去年,该合作社与蒙牛乳业(焦作)有限公司成功签订了专供合同,年纯收入提升到了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