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贺信
加快建设城市水系 早日造福焦作人民
导 读
我市建设“志愿文明之城”
文化惠民 给力幸福
转型当先锋 发展作支撑
小村出了110名大学生
博爱:务实重干 强力发展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7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村出了110名大学生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董柏生

  2013年高考成绩一公布,沁阳市柏香镇东司马村立刻沸腾了,村里的广播传出喜讯:今年村里参加高考的6名应届毕业生,4人过二本线,一人过三本线,一人过大专线。

  “村里这些孩子们可真争气啊。”6月28日,记者慕名来到位于沁阳市西部的东司马村采访时,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廷杰欣喜、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咋能不高兴呢,自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到今年,俺村一共考上了110名大学生,其中有10人考上了硕士研究生,2人考上了博士。”

  一个400多人的小村,何以走出这么多大学生?在村里曾当了28年党支部书记的范小周告诉记者:“这村风气好,大家不比吃穿住,都比谁家孩子有出息。这村的人,无论穷富,供孩子上学,都可舍得。”

  范小周说,村里人最敬佩的就是杨叙宝夫妇,他夫妻俩省吃俭用供出了三个大学生,最难的时候,夫妻俩修树卖树枝、拾麦秸卖给孩子凑学费。现在,他们的大女儿正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博士。

  与东司马村的干部群众交谈,记者感受到,村民们“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愿望十分强烈,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农村的孩子们,上学是出路。

  杨廷银的儿子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女儿在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上学。说起孩子上学,这位朴实的农民告诉记者:“国家说科教兴国,俺不会说大道理,就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如果没有知识,会越来越落后。”

  “你问问俺村的人,谁不知道富士康招工,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的待遇不一样?知识就是财富,俺们都信这个理!”64岁的杨廷有直言不讳。

  来东司马驻村担任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已经一年的省气象局计财处副处长鲍玉辉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东司马村村风民风淳朴,干群邻里关系十分和谐,村里30多年没有发生过治安刑事案件,重视教育的氛围令人钦佩。下一步,村里准备请在外工作的人士来家乡感受感受,一方面为家乡的建设建言献策,同时也组织个学生和家长参加的座谈会,让“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的理念更深入人心,激励更多的村民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人才。①5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