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学习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简单以GDP论英雄的时代该终结了
“诉苦”
稳中有忧:经济下行压力凸显
全面加强服务型组工建设
让作风建设的制度规定硬起来
净影景区采风诗选
焦作净影,历代高僧云集的地方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3年7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焦作净影,历代高僧云集的地方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净影寺在焦作文化的记忆里,有着浑厚粗重的笔触,它不仅深深地镌刻在太行深处的岩石之中,还常常在有意无意间唤起怀川人无限美好的回忆,让我们忍不住去翻阅山水背后闪烁着灵光的神秘故事。

  不管是一千年还是八百年,在太行山中那一片犹如世外桃源的丹谷之中,净影寺永远是一种神圣的记忆,永远是隐现在云雾之中的一盏耀眼的金灯。

  翻开净影寺的历史,我们看到了净影寺的青灯梵音之中,有一个神秘深邃的身影,这个身影若隐若现,却又清晰无比,他就是慧远——一个中国佛教史上不可或缺的绝代高僧。

  慧远的生命和太行山中的净影寺是连在一起的,他一生中多次到净影寺隐居修炼,在这里完成了理论修养,形成了对佛教理论的独特认知,以至于中国佛教史上称他为“净影慧远”。慧远对净影寺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他不光将晚年居住的西京禅寺取名为净影寺,而且在他圆寂之前,还郑重地嘱咐自己最亲信的弟子释灵璨,死后要将自己的灵骨部分移葬净影寺。隋开皇十七年,慧远的忠实弟子释灵璨终于不负师命,历尽周折,将慧远的佛骨舍利护送至净影寺入葬,并且建起了一座精美的石塔以资纪念。

  在慧远之后,净影寺由于有着慧远的光环高挂,依然繁荣鼎盛。慧远的几位高徒昙馥、释灵璨、释宝儒、释善胄、释慧迁、释玄鉴等先后来到净影寺住持修行,一方面缅怀先师的丰功伟绩,一方面继承慧远的衣钵,发扬光大净土学派。

  昙馥是跟随慧远最早的弟子之一,也是慧远最得意的门生。慧远进住西京净影寺之后,昙馥便领受师命,回到净影寺,代替师父管理寺院事务和说法道场。

  释灵璨是慧远最得意的徒弟,河南怀州人,也就是今天的焦作沁阳人。从小聪慧异常,而且性格温和柔善,颇有佛家风范。释灵璨早年就追随慧远隐居净影寺,在佛学理论研究上最能领会和理解慧远的思想,也是慧远在佛教理论研究方面最得力的助手。释灵璨曾经跟随师父到过邺城,以后就经常代替师父讲经授课,成为慧远理论的宣讲者和代言人。

  慧远的去世对他的众弟子打击很大,许多人长时间沉浸在悲痛之中。在这种情况下,释灵璨作为慧远的大弟子,主动承担了管理西京净影寺的重任。后来,隋文帝看到释灵璨颇具慧远的神采风范,就下诏敕命释灵璨代替慧远,为西京净影寺住持。释灵璨只好暂时住在西京净影寺,完成师父未竟事业。后来释灵璨终于找到机会,将师父的灵骨运回净影寺安葬,以告慰师父英灵。

  之后,释灵璨就守候在师父最喜爱的净影寺中,直到最后圆寂。

  净影寺佛教文化的传承当然不只是慧远,据说慧远还有三个师父,均与净影寺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一位是青莲寺住持,被佛教界尊称为北方净土宗创始人的昙始大师。他是最早全面接触慧远的佛界高僧,也就是当年慧远剃度出家以后,在青莲寺下院净影寺中指导慧远系统学习佛教理论的佛学大师,他是慧远进入佛门的引路人,也是慧远早期学习上的最重要的导师。昙始的思想和理论对慧远的影响巨大。正是因为昙始,慧远才会在净土理论上成为集大成者,成为一代理论宗师。

  第二位是中国佛教地论宗的开宗者、四分律宗的开祖,被佛教界尊称“光统律师”的慧光大师。他引导慧远进入了地宗论的研究领域,拓宽了慧远的研究领域,使得慧远能够成为那个时代的博学大师,最终登上了一代宗师的宝座。慧光大师曾经多次在净影寺和慧远亲密相处,不分昼夜地交流学习,甚至面对面地辩论争执,磨炼出慧远出类拔萃的辩论能力。

  第三位是和慧远亦师亦友的隋朝两任佛教国统昙延。昙延年轻时即是佛教界的风云人物,从《续高僧传》中,我们可知昙延是一位受到朝野敬仰、声誉显赫、倾动京城的高僧,他所翻译著述的佛教经典,雅俗共赏,文辞达义,受到世人的推崇。他讲经说法,连皇上都要亲自恭听。隋王朝建立后,昙延的声誉更加高扬。隋文帝以他的名字建立延兴寺,并以他的名字把京城东西城门命名为延兴门和延平门。也正是因为同处一个时代,有同样具有盖世盛名,年轻时他和慧远慕名相会,一起隐居净影寺研究佛法,撰写经书。两个人盘坐在净影寺东侧的说法台上品茶论经,留下无数佳话。

  后周时期的高僧芊上人也在此修行,他每天端坐在一个巨大的石洞中间,闭关修行,进入超然境界。大山中的一只猛虎来到他跟前,原本是想用他来填饱饥腹的,谁知到了他的跟前,竟然感到一阵清冷之气袭遍全身,立刻没有了饥饿感,没有了野性,而是乖乖地趴在了地上,随着这位高僧一起进入了佛的境界。后来,芊上人在石洞中悄然坐化,浑身清香无比,其状如生,他的弟子们把他安葬在寺外,而且修塔供奉。

  当然还有无数的高僧大德垂青净影寺,不空、如孟、福润、正元……

  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历代高僧和这里有缘,我们只知道是他们让太行山中的净影寺有了流传百代的仙风灵气!⑨

  新时代宣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