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詹长松
实习生 姚兆晗 时倩云
炎炎夏日,是公路建设部门施工的黄金季节。7月1日,烈日炙烤山阳大地,我市气温高达37℃,记者跟随市公路管理局工作人员,对我市“十大建设”公路网部分项目建设进行了走访。
所到之处,人声鼎沸,机声震天,摊铺油面、碾压路基、浇筑桥墩、砌筑挡墙……处处都是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在S308冢沁线二改一工程现场,记者看到,运输沥青的工程车、摊铺沥青的摊铺机、钢轮压路机、胶轮压路机有序作业,黝黑平展的沥青路面缓缓铺就。“该工程起于市丰收路与山阳路交叉处,经市山阳路、南海路、普济路、丰收路,沿S308冢沁线原路线经博爱、沁阳,止于沁阳市西南S238常付线交叉处,路线全长50公里,总投资4.3亿元,计划工期540天,从2012年9月到2014年3月。”市公路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在该工程三标段,10公里长的标段上密密麻麻地设立了隔离和警示标志。“冢沁线车流量大,工程又是边施工边通车,保通难度大,为了确保施工和通行安全,我们设立了2000多个反光墩,并在弯道处设立了警示标志、警示牌等。”该标段项目经理赵永忠说。
赵永忠介绍,该标段的施工难点是沁河大桥,是整个冢沁线工程的控制重点,是能否按期完工的关键。针对沁河大桥复杂的地质情况,施工采用了悬臂施工新工艺。为掌握好这门技术,他上网查、找同行请教,并多次到采用此工艺施工的焦郑城际铁路横跨南水北调大桥和武西高速公路桃花屿黄河大桥实地学习。同时,他还专门邀请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专家前来指导和监控。
随后,记者又来到S104郑常线焦作境马营至小中里段改建工程南水北调总干渠大桥施工现场。在密密麻麻的钢管支架之上,两条钢梁的骨架已经绑扎成型,横跨在河的两岸。“该桥采用的是钢管拱桥工艺,桥下没有柱子,是为了保障南水北调渠里水流的通畅,预计使用钢材460吨。”该项目总工赵庆峰说。
炎炎烈日下,十几名钢筋绑扎工在两条钢铁巨龙上面流动作业。该桥于今年3月11日开工建设,要在南水北调通水前,完成桥梁下部全部工程。“这座桥时间紧、工艺新、标准高、任务重。”赵庆峰说,对此,他们对工期进行了倒排,并根据夏季昼长夜短的季节特点,采用了早上班、晚下班、中午避开高温的作业流程。目前,该桥已累计完成投资3464万元,主要完成项目为支架搭设和预压工作、吊杆购置等,横梁完成11道,桥面板完成164片,占总工程量的60%。
据了解,市公路管理局被市政府列入“十大建设”公路网建设的项目有7个,分别是S104郑常线詹店立交桥拆除重建工程、S104郑常线焦作境马营至小中里段改建工程、S308冢沁线修武(市界)至焦作段改建工程、S308冢沁线焦作至沁阳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S238常付线廉桥至洛阳界大修项目、S237大练线豫晋交界至柏山段改造工程、S233斗武线豫晋交界至武陟段改造工程。其中,詹店立交桥拆除重建工程,本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773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000万元,计划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和所有附属工程;S308冢沁线焦作至沁阳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计划12月底完成主体工程,上半年计划完成投资8100万元,实际已完成投资9200余万元,超计划14个百分点;S233斗武线豫晋交界至武陟段改造工程已于5月底按期完工,其他项目也正在有序推进。
为优质高效地完成这些工程建设任务,市公路局对于每一个项目都明确了具体的分管领导和主管人员,责任到人,并与年终考核评先挂钩。同时,制定项目进展台账,工作任务细化到每一周。每周五各个项目都要书面汇报一周工作完成情况及下周工作计划。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推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本台账、一周一例会、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观摩、一年一考核的“七个一”工作法,坚持“四项制度”,严把“六关”,大力推行“七优”管理措施,积极开展工程创优活动,协调抓好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和进度。目前,各个项目都在顺利推进。
左图为S104郑常线南水北调桥工地一角。
高光照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