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帆
本报通讯员 张 娟
塑料泡沫保温室、自动控温系统、摄像头……你是否将这些“先进装备”与养鸡场联系过?在孟州市化工镇云水村村民孙法军的养鸡场里,科学养鸡的门道可不止这几样儿!
6月25日,记者赶到养鸡场一探究竟。见到孙法军时,他正在指导饲养员调配饲料,听说来意,孙法军笑着说:“走,带你们看一样新发明。”说着,他领着记者走进了鸡棚。
“真奇怪,这鸡棚里咋一点异味都没有?”
“这就是俺发明的‘网上养鸡法’,不仅卫生,而且防病。”经孙法军提醒,记者才留意到,在孙法军的鸡棚里,铺满了高约60公分的网状竹架,肉鸡在竹架上放养,鸡粪能从网眼里漏出,实现了“鸡粪分离”,有效避免了肉鸡病害感染。据孙法军介绍,这种“网上养鸡”从去年4月份开始实行,当时他投入了29万元,在5座鸡棚里都安装了网状竹架,当年就节省药物成本近8万元。
“养鸡容易,可要做到科学养鸡就得下点功夫了。”孙法军把这些年的养鸡经验向记者娓娓道来。从1997年开始饲养肉鸡起,孙法军就认识到,只有掌握信息、运用科技才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益。2003年,他建成塑料泡沫保温鸡舍,并安装自动化设备,通风调温由电脑软件调控。2004年,他在鸡棚里安装监控设备,减少人员在鸡棚的停留时间,避免交叉感染几率。2005年,他在棚内安装空气消毒机和臭氧饮水消毒机,进一步净化鸡棚环境。2007年,他发明水帘降温器,使鸡棚温度保持在28~30摄氏度,大大提高了肉鸡成活率。现在,孙法军的肉鸡存栏量达5万只,每年向市场提供成品鸡30余万只,收入近50万元,并带动发展肉鸡饲养户33户。
养鸡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孙法军却更自在了。如今,他只要坐在鸡棚监控室里轻点鼠标,就能够监控鸡棚,并完成成品鸡交易,难怪他又计划着扩大养鸡场规模,再赚“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