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以总量减排为中心,统筹城乡环保,严格环境准入,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和生态创建,通过强化项目管理,推进经济转型;通过环境执法监管,服务经济建设;通过环保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推动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许伟涛
“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开展环保治理,让人民群众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吃上干净的水,享受到绿地碧水、蓝天白云’,环保部门要以市委全会精神为动力,为全市经济转型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支撑。”日前,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翟传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翟传森说,今年,市环保局以总量减排为中心,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严格环境准入管理,深入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和生态创建,不断改善区域流域环境质量,确保全市环境安全,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强力推进污染减排,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翟传森说,全市环保系统将实施“53120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即围绕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主要防控重金属5类污染物总量削减,以大气污染防治、流域水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为重点,完成120项污染整治任务,特别是抓好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燃煤电厂脱硫脱硝、重点涉水企业深度治理及中水回用、机动车污染治理等工程,削减现有污染物存量,为经济发展腾出环境容量,着力破解经济发展的环境资源瓶颈问题。抓好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启动7个省级生态乡镇、完成10个省级生态乡镇和43个生态村(其中省级21个)的创建任务,完成沁阳市神农山、修武县云台山2个景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项目建设,完成34家规模化畜禽饲养场污染治理任务,实现畜禽饲养污染物减排阶段性目标。努力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强化建设项目管理,全力推进经济转型。翟传森说,为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进一步强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及主要污染物总量预算约束性指标管理,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调节器”作用,市环保局将严格污染物预支增量分配、建设项目总量指标核准和前置审批,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从源头上控制新增污染物量;服务经济发展,开展建设项目环保巡回咨询服务、重点项目免费预评估;落实重点项目服务联系制度,重点支持资源消耗小、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好、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建设。推行建设项目网上受理和审批,进一步提高环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政务公开水平。同时,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实行特事特办、随到随办,保证重点项目的环评文件应批尽批。
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寓环保监管于服务经济建设之中。翟传森说,全市环保系统还将通过开展“环境执法监管年”活动,以日常执法监管为基础,以集中执法检查活动为推手,加强对重点区域、流域、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环境执法监管,解决一批突出的环境违法问题;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对于环境违法行为和群众投诉做到有诉必接、有案必查、有查必果,限时办结,切实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对于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企业和区域,坚决实施挂牌督办、区域限批、新闻曝光等措施,并加大督导力度,确保违法问题整改到位;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完善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并深入开展环境平安创建活动,积极做好环境信访、维护稳定和各级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认真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社会矛盾化解三项重点工作。
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为经济转型营造良好氛围。翟传森说,全市环保系统将利用多种渠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激发全社会自觉参与节能减排、主动监督环保工作的热情。